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主要内容
一、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二、油菜栽培学基础知识
三、油菜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我国的油菜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集中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产区。
近年来四川省油菜生产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8-2009年度四川省上报油菜面积1599万亩。(全省耕地面积约9000万亩),平均亩产143公斤,总产万吨。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位。
四川油菜产业现状
我省气候温和湿润,云雾和阴雨天多,冬季无严寒,温、光、水、热条件优越,利于秋播油菜生长,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
不利因素主要是阴雨寡照,山区丘陵多,农田排灌设施差,冬水田利用效率低,“双低”品种普及率较低,油菜籽含油量偏低,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成本较高等。
《全国油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0)》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6/2007年度国内消费总量为2235万吨,人均植物油消费为公斤;进口植物油已占消费总量50%以上,%。
预计到2015年我国人均植物油年消费量将达到公斤,需求总量将达3200万吨。植物油未来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我省油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1、“双低”油菜种植比例偏低。根据官方数据,到2008年全省“双低”油菜推广面积占油菜总面积的70%以上,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的差距较大,低于全10多个百分点。
2、产业化带动能力弱。我省油脂加工大企业偏少,小企业、加工作坊偏多,导致市场上毛油(二级油)多、精炼油少;双低油菜籽与普通油菜籽混收混加工现象普遍存在;油菜饼粕综合加工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
3、技术推广难。在重大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上,由于没有项目支撑,每年只是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层层印发生产技术意见,生产受市场影响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农民更多的是从油菜种子经销商处得到的信息,而经销商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实宣传行为时有发生。
4、其他问题。供求不平衡及种植效益不高、机械化程度低、油菜周期长等生产上的问题
任务
针对油菜生产发展需要,培育一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合轻简化栽培的高效型\“双低\”油菜新品种。
积极研究集成油菜稻田直播、稻田免耕移栽、套播套栽等一系列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或模式。
加强油菜生产专用机械研究开发,重点解决机械化播种与收获等关键技术,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逐步实现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符合生产需要的农机装备以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中种子含油的多个物种组成的一个农艺学上的统称。
目前油菜主要栽培(品种)类型为:
白菜型油菜( Brassica rapa (campestris) L.)
芥菜型油菜( Brassica juncea L.)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 napus L.)
其中我国生产上油菜品种 90%以上为甘蓝型。
甘蓝型油菜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高,一般5-15%,最高达40%。因此,不同品种或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相临种植时,容易“串粉”,导致生物学混杂,引起品质降低或优良品种退化。
油菜的收获指数(HI)很低,约20%-30%,限制了产量潜力。
冬油菜苗期时间长,开花、结角时间集中在后期,根系在后期易早衰,制约了油菜的产量进一步提高。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温光反应特性
油菜是低温长日照作物,苗期必须满足一定的低温,光照条件,才能进入下一个生育阶段。
感温性(春化反应)
冬性、半冬性、春性
感光性
强感光性(春油菜品种)
弱感光性(冬油菜品种)
类型
春化温度范围(℃)
春化时间(天)
冬性
0~5
20~40
半冬性
5~15
20~30
春性
15~25
15~20
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