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画像石的兴衰与汉代精神的忘却.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汉画像石的兴衰与汉代精神的忘却
常任[摘要]:探索汉画像石与时代精神以及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把“汉画像石的兴衰”这个问题置于精神生态的变迁之中,从墓葬装饰图像的转换中透析出时代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演变。只有跨越“艺术作品本体”的感性欣赏,才能达到“探索一个时代的复杂灵魂”的目的。由于古代中国的宇宙观保留有原始思维特点,汉画像石作为墓室装饰晚于埃及和两河流域;汉画像石表现并塑造了汉代精神;汉画像石衰落是文化转型导致的结果;忘却汉代精神是因为汉代精神自身隐含着一些与后来社会发展相悖的因素。
常任[关键词]:汉画像石;汉代精神;兴衰;忘却
常任在墓葬中使用画像石作装饰的习俗,从西汉中期兴起到东汉末年衰落,持续了三百余年。虽然墓葬使用画像石的习俗消亡了,而汉画像石所携带的社会文化信息并没有消失,它还不断地激活后人的思想,打开人们的思路。从宋代金石学开始,人们对汉画像石的著录,直到本世纪西方考古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关于汉画像石的研究逐步进入了世界性研究的视野。近十年来,国内外对汉画像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山东美术出版社和河南美术出版社,于2000年联合出版了《中国画像石全集》,1)该书汇集了我国汉画像石研究的最新成果,基本上代表着我。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美术考古方面的研究成就显著,而从文化角度的研究略显不足。拙文《关于汉画像石的文化思考》, 2)提出了汉画像石的文化因缘、文化层次、文化功用、文化心理等问题。本文在此要再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汉画像石的兴衰与汉代精神之间的关系,这是目前汉画像石研究很少涉猎到的一个问题。目的是把“汉画像石的兴衰”这个问题置于精神生态的变迁之中,从墓葬装饰图像的转换中透析出时代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演变。
常任要找出汉画像石与时代精神以及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这个想法在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那里得到了佐证。克罗齐在1893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艺术浓缩了一般意义上的历史》, 提出了历史不是科学而是艺术、艺术也是历史的重要论断。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研究,不是作为政治事件的编年史,“而是作为从文艺复兴以后意大利的情感史和精神生活史来理解。”3) 按照克罗齐的说法, 艺术作品不是现实生活的被动感受,而是精神的“独立自主”的创造活动的产物。我想,对这种“精神创造”的认识,显然要高于对“被动感受”的认识。汉代是我国民族精神确立的时期,汉画像石浓缩了汉代的历史,它的兴衰折射出汉代时代精神的演变过程。对汉画像石的研究,既要置身于汉代人的历史情境,又要结合我们当代人的现实情境。汉画像石既是汉代人精神创造的真实写照,同时由于它是世界墓室装饰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它又代表了贯穿于人类精神始终的永恒追求。因此,我们应当把对汉画像石的认识,置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乃至人类精神的创造过程之中来加以研究。只有这样,对汉画像石的研究才能够跨越“艺术作品本体”的感性欣赏,达到“探索一个时代的复杂灵魂”的目的。
常任一、艺术比较中的汉画像石
常任汉画像石作为人类共享的艺术品,与其他国家同类艺术相比,本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其表现形式也没有高低之谈。我们把它置于不同国别同类艺术的比较中,就是要分辨出汉画像石的特殊价值。
常任从古埃及到苏美尔,其陵墓都有大量的精美石刻浮雕,墓室用石刻浮雕作装饰是人类在思索生死永恒主题时常见的手法。中国商周

汉画像石的兴衰与汉代精神的忘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