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急诊科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急诊医学的发展
我国素来对急诊医疗工作十分重视,各科由1名副主任负责本科急诊工作,把轮转急诊当作培养住院医师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著名的大医院,必须在住院总医师任期内负责半年急诊复查工作,方可晋升主治医师。
1980年卫生部先后颁发“加强城市急诊工作”,1983年卫生部颁发“城市医院急诊科(室)建立方案”,特别是90年代卫生部在医院等级评审中规定,二、三级医院必须建立急诊科,在我国的许多大型医院,急诊科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建立起来。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急诊医学的发展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等国家再次对急诊医学产生了重视,纷纷建立起急救系统并开展了急诊医学的研究工作。受其影响,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急诊医学,尤其是2003年在我国暴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治体系。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中国急诊现状和存在问题
1、目前急诊科的构成
一、急救中心型:此类急诊科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ICU及急诊病房,如广州、天津及深圳等地。
二、专职急诊科型:此型急诊科有专职医师,数量颇多,一般Ⅱ级医院基本属此类型,但一般以内科为主。
三、ICU型:此型急诊科实际上是急诊ICU,日常急诊流水工作仍为各科负责。
四、领导型:此型急诊科仅有1名科主任,日常工作仍有各科轮转,但目前日益减少。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中国急诊现状和存在问题
2、由急诊室到急诊科
仅设立科主任,急诊科医师由各科医师轮转组成;
另一种情况是由医院的其他科室抽调人员,组成独立的急诊科,再通过医院的人员招聘工作对科室组成人员进行完善完备。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中国急诊现状和存在问题
急诊科医师的流动性大,往往影响科室的进一步发展;
组成人员的来源不一,其临床工作常常受其原有知识限制,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相应的误区。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中国急诊现状和存在问题
3、急诊科医师自身缺陷
—— 专科程度欠缺
急诊科最显著的特点是它不是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自己的范围,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和危重程度进行判断,更加注意患者的整体性和救治的时效性。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中国急诊现状和存在问题
3、急诊科医师自身缺陷
—— 专科程度欠缺
对急诊科医师而言,既要全面了解各个学科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措施,以及对各种疾病病情程度的判断,又需要知晓急诊科常规的诊疗计划和目前临床新进展和指南,即是急诊专科程度的全面化。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中国急诊现状和存在问题
3、急诊科医师自身缺陷
—— 认知不足,知识不全面
大多数急诊/急救人员仅接受过普通医学教育,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急诊医学教育,所以关于急症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知识不可能深入,抢救技术不能规范化、标准化,难以满足急诊诊疗过程中快捷、方便、安全的基本要求。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中国急诊现状和存在问题
3、急诊科医师自身缺陷
—— 缺乏规范培训过程
目前没有急诊医学的专科准入制度,医学本科教育中没有专科的急诊医学教材,从事急诊科工作的医师缺少规范化的继续教育教材和学习制度,这些因素都严重限制了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五十五分。
我心目中的急诊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