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满井,写游记》 教学设计
广东肇庆中学 语文科组 劳静文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写景之妙。
2、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对仿写的游记进行点评、修改。
※学情分析:
1、学生喜爱用文言文进行写作,但未能把握写作角度。
2、学生对景物描写未能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写景的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修辞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初读,释疑难。
1、投影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的,不能解决的的字词、句子,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合作解决。
二、听读,体情感。
听读第2小节,圈出作者所写之景并思考: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作者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引导学生体会“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一句中“喜”字的含义——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三、品读,析比喻。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处处体现出早春的特点,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理解:
水(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如镜新开)(比喻)
山(为晴雪洗,鲜妍明媚,如倩女)(比喻)
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比喻)
游人(泉而茗 罍而歌 红装而蹇)
鸟鱼(悠然自得,皆有喜气)(拟人)
运用新颖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出早春温和明媚、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特点
四、悟读,仿美文。
1、悟本文写景之妙。
引导把握写景方法:抓事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景物过程渗透情感第方法。
2、校刊《七星》中选文:《阅江楼记》。
3、要求学生课前仿写一篇游记并点评、分享仿写佳作。
附1:校刊《七星》第21期佳作:《阅江楼记》。
余得暇时,携友外出,寻山石草木、鸟兽虫鱼之趣。忽逢一楼,名曰:“阅江楼”。尝闻其名而未见其状,甚异,乃就而观之。
楼下筑一高台,砖石为之。楼高四丈,上下二层。黛瓦青砖,主柱飞甍。虽莫若金銮之华美,洪府之峥嵘,其古朴素雅亦宜乎此岭南秀景。
楼内陈各朝之遗物,列百家之名作。字画、碑拓、砚台充盈其室,尤以砚为众。自古人皆以端砚为贵,上至隋唐,下至明清,其历时之广,数目之众,多如繁星,浩如烟海,引人抚膺长叹。嗟乎!前朝古韵之不复矣,翰墨书香今安在?窥人情世故,观民生百态,浮躁喧嚣,冗杂纷繁。幽人雅趣何处寻?
复有民国之遗物,叶挺之旧迹。忆往昔,策马北伐,势如破竹;领兵抗倭,气吞山河。屡遭迫害,亡海外而事国;身陷囹圄,赋《囚歌》以明志。余今随波浮沉,顺流漂泊;疲于学业,劳于事物。颓唐之至,吾微志岂及叶挺?
临江远月,郁水之汛,浩浩汤汤;西接黔桂,东临楚庭;横亘千里,纵贯百越。远山旷而近景幽,江水碧而沙堤白。大桥若飞虹之势,长堤如卧龙之态。秋雁两行,与云影徘徊,舳舻千里,共江涛竞逐。噫!前朝之风不复,今之胜景不亦美乎?奚自踟蹰不前,彷徨不安?吾前景若此,凌云之壮当不为困厄所坠,他日必奋起而飞,直指青云!
归,有感,作此篇以记游。周游者,室长浩鹏。时公元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点评:本文借登阅江楼,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突出了站在阅江楼上视野开阔,美景如画的特点。
学写游记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