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真诚,赢得主动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班主任经常碰到不少事与愿违、令人失望的事情。其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老师的再三教育引导却无动于衷。其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做到真诚打动学生,使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育本就应该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充满爱的事业。可惜我们却总是习惯于把它变成单纯的“驯服”和“灌输”工作,习惯于“以理服人”而忽略了“以情感人”。
有道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班主任只有用真诚感动学生,才能赢得教育的主动。
那么,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怎样才能用真诚感动学生,才能赢得教育的主动权呢?
一 、真诚地为学生着想
有的老师认为师生之间本来就是管与被管,要求和被要求的关系。因此,我说了你就必须无条件地去做,否则就应受罚。于是对学生采取“盯单”“堵截”等层层升级的办法,作业不完成,不允许踢球;作业马虎,严厉批评;订正有误,“错上加错”,状告家长,其结果经常是家长打学生,学生恨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很严重,师生之间的问题还是不能得到解决。
朱小佛是我们班有名的调皮鬼,平时爱拖拉作业,为此,老师经常找他家长,每次批评他,他都斜着眼睛瞪老师,好象充满仇恨,和老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很严重,我一直在思考解决方法。
这学期一开学,他的作业又经常不做,我把家长找来,首先,没有像以前那样训斥他,我们三人坐在一起,说出了孩子的优点,劳动积极,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缺点呢就是缺乏恒心,学习不够主动。并向家长检讨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欠缺,如过于急躁,对孩子不够耐心,没有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家里做生意,没人来督促他,再加上孩子自觉性差,无人管,导致孩子越来越贪玩。老师找家长,家长就把孩子暴打一顿,打过之后,又恢复原样,孩子越来越贪玩。家长越来越凶。孩子对老师和家长充满敌意。我先作自我批评,分析自己的方法欠妥,然后摸摸孩子的头:“老师没有考虑到你所处的环境。”孩子这时难过地流下眼泪。然后和家长商讨,共同付出;如果觉得家里环境差,就在学校写一写。过后找一个学习比较自觉的孩子督促他,影响他,通过两个月的努力,使他渐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在复习阶段,尽管作业有点多,但孩子作业很少有拖拉现象,并且对劳动班级的一些事务显得非常热心、主动。
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教育时,不要急于改变其错误的行为,而应寻求与学生沟通和理解,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体会学生的情感;以接受的态度、理解的立场体会学生的情绪,从而获得与学生的共同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当学生被尊重、被关怀、被接纳时,那种温馨的感觉定能促使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挥潜能。
二、 真诚地关爱学困生
教书和育人都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如果我们教师把工作重心仅仅放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并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尺度,那么教师必然失去学生的信任,也必然放弃了育人的神圣职责。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同时也要求教师对自己采取又别于他人的“特殊主义策略”。如果能策略地满足小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就会收到巨大的教育成效。
我们班有三个孩子,是亲姐弟,从农村转来的,由于家庭困难,穿着既脏又差,再加上学习困难,备受学生的歧视。有一次在评选劳动组长时,我让同学门自我推荐,我看其中的老二陈璐瑶,犹犹豫豫想举又不想举,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教育时机,我选陈为第2组劳动组长,
付出真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