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时间的推断
推断死亡时间在法医学上有重要的意义。人体死亡后尸体变化现象以及尸体与环境关系的变化现象是无限多样化的,而这些变化又都是有着一定规律可循的。在实践中推断死亡时间所依据的指标包括超生反应、尸体现象、肠胃内容物消化程度、尸体的生物化学变化、尸体昆虫生长发育情况和尸下植物生长情况以及现场勘查情况等。
根据超生情况推断死亡时间。
个体死亡后,够成个体的部分细胞、组织、器官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定的生命功能,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为超生反应。超生反应包括
断头反应、心肌收缩、骨骼肌收缩、.血管平滑肌收缩、肠蠕、瞳孔反应、汗腺反应、.纤毛运动、精细胞活动等。
断头现象在死亡10分钟后会出现,主要表现为眼球、口唇和下颔运动,躯干痉挛,心脏跳动。死亡4小时内,瞳孔对注入结膜囊的药物还会有散瞳或缩瞳的作用。死亡后数小时内则会出现心肌收缩、骨骼肌收缩的现象。死亡后10小时内,气管粘膜上皮仍有纤毛运动。2-3日,血管平滑肌仍可对缩血管药物起收缩反应。我们可以根据尸体反映出的超声现象来推测死亡时间。
二、根据死亡现象来推测死亡时间。
尸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生一系列生物学的、化学的、物理学的及形态学改变,统称尸体变化或死后变化。死后变化所呈现的现象称为尸体现象,可分为早期尸体现象、晚期尸体现象和非自然的尸体现象。
早期尸体现象是在24小时以内出现的尸体现象,它包括肌肉松弛、肌肉痉挛、是将、尸冷、尸斑、皮革样变、角膜混浊、自溶等。
(1)肌肉松弛是出现的最早的,在死后立即出现,一般持续1-2个小时。它是指死后机体停止对肌肉的支配,肌肉紧张性丧失,变得软而松弛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眼微、口微开、下颌下垂、面无表情、全身松软、四肢易于弯曲等。
(2)人死后,尸体温度会组建下降,尸冷有一定的规律性,故根据尸体温度可推断死亡经过时间。通常成人尸体在16~18℃室温下,10小时之内,每小时下降一度; ℃;而24小时后,尸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而尸冷的速度也会受很多因素来影响,如环境温度(温度、湿度、通风、雪地、水中、传导物) 、尸体本身情况(胖瘦、青壮年) 、死因等。
(3)尸斑是指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依靠自身的重力,流向和坠积于低下、未受压迫处的血管中,并透过皮肤显现出边缘不清的有色斑痕,根据时间不同可分为坠积期、扩散期及浸润期三个阶段。第一期在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历时12小时表现为淡紫红色小点、小条、小块状。它的特点是指压褪色,而且变动尸体位置可出现新尸斑。二期尸斑死后12小时出现,表现为融合成大片状,它的颜色加深,特点是指压稍微褪色,变动尸体位置不易出现新的尸斑。三期尸斑在死后24小时出现,布满尸体低下部位,呈暗紫红色,指压不褪色,切开尸斑处皮肤无血液流出,并且变动尸体位置不形成新的尸斑。
(4)尸僵是指人死后,尸体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1~3小时开始出现,4~6小时扩展到全身,12~15小时发展到高峰。尸僵持续24~48小时后开始缓解,3~7天完全缓解。
(5)皮革样化。尸体局部表面,尤其是薄嫩而湿润的部位(如阴囊、阴唇、皮肤皱褶处)以及口唇粘膜和创面,因水分蒸发而干燥变硬,颜色加深,外观如皮革或羊皮纸
。.
(6)角膜混浊。死
死亡时间的推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