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摘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一直颇受人们关注,研究者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写得非常成功。罗贯中在塑造曹操时,集民间、历史、个人因素于一身,从而将一个光辉典范的艺术形象永远留在了人间。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民间传说封建正统历史渊源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书中人物颇多,像曹操、诸葛亮、周瑜、刘备、关羽、张飞之辈,吕布、张辽、赵云、于禁、李典之流,都是英雄豪杰。有的是治世能臣,有的义薄云天,有的智勇双全,有的忠贞不渝,当真是永放春秋、留芳百世。这些人物,或忠或奸,或美或丑。诸葛亮卓越千古,曹操遗臭万年,一个是治世能臣,一个是粉脸奸臣,一正一反,形成鲜明比照。关于曹操这一人物形象,郭沫假设曾说过:“自宋以来,所谓正统观念确定之后,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小孩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奸臣,实在是历史上一大歪曲。〞但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我们应区别对待。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为什么是个反面典型,罗贯中在塑造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一、曹操源于民间
历史上的“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期间各色人物闪亮登场。陈寿的?三载了许多生动的故事,三国过后,民间不断流传和丰富着这些故事。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故事。晚唐诗人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曰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到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已经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可以把“说三分〞当作职业来做,说明三国故事在民间是非常流行的。宋代苏轼?志林?曰:“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众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玄德败,悲凄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的说话已经有了尊刘抑曹的倾向。到元代,三载了三国故事,并且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轮廓,为后来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素材。金元时期的戏曲舞台上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使三国故事更加丰富。再后来,元明之际的剧目中,以“三国〞为题材的就有六十多种,并且半数以上是以蜀汉人物为中心,颂扬刘关张的义气,贬斥曹孟德的奸狡,具有明显的反曹倾向。
罗贯中就是在这些民间传说和戏剧舞台的根底上进行加工创作从而撰成?三国演义?。三国故事在经过隋、唐、宋的流传后,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也自觉不自觉地袭用民间传说来迎合人民群众,在作品中保存尊刘抑曹的观点。在塑造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时,自觉不自觉地把他归为反面形象,并加以夸张,使一个粉脸奸臣、狡诈枭雄、玩弄权术于一身的曹操出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一形象时,民间传说中的尊刘抑曹的倾向,差不多起了决定性作用。曹操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他的身上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征,是封建统治者的典型。关于这一点,黄立新老先生说得较清楚:“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确实是个有作为的人,他代表了当时的寒族地主阶级的利益,……然而,他毕竟是一个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存在着阶级的残酷、狡诈的恶德。〞罗贯中在塑造时,很可能出于无奈,才把他写成这样一个奸雄。
二、封建正统牵扼曹
探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