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 织 品 的 染 色
1
一、染料概述
1、 概述
2、 有机染料的发展史
3、 染料的分类及命名
4、 禁用染料
二、染色基本理论三、染色打样实训教程
2
纺织品染色是使纺织品获得一定牢度的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颜色产生)是利用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物化结合,或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从而使纺织品具有一定牢度的颜色。
1、概述
3
染料——与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的有机化合物,染色过程中溶于水或溶剂,或者能够转变成溶于水的状态,能成分子状态入纤维内部。
颜料——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由某些高分子物(粘合剂)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
1、概述
4
染料与颜料的对比
强烈的发色能力,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或通过某种途径变为可溶
不溶性
与纤维有结合力
与纤维不能结合,借助粘合剂粘着于纤维表面
有机芳香化合物
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纺织品、纸张、皮革、食品
纺织品、油墨、油漆、涂料
共69页
*
5
具有一定的色泽,以染得绚丽多彩的颜色。
作为某一类纤维染色用的染料,必须对该纤维具有相当的亲和力。
染色简便,不损伤纤维。
具有使用要求的坚牢度。
a)染色后,要经得起后整理
b)作为成品,要经得起水洗、日晒、摩擦等等。
共69页
*
染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6
1856年以前——天然染料
1. 种类
来源有限、制造麻烦、价格昂贵。
色谱不全、色泽灰暗,牢度不佳。
2. 不足
矿物性染料:泥土、矿石
动物性染料:古代紫(紫螺);胭脂红(胭脂虫)
植物性染料:靛蓝:板兰根、大青叶;茜素:茜草
2、有机染料的发展史
7
二、有机染料的发展史
真正的染料工业的历史应该从1856年年仅18岁的英国化学家Perkin(珀金)发现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当时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对染料提出了迫切的需要,而天然染料在数量上、质量上远不能满足需要,加上煤焦油中发现了有机芳香族化合物,提供了合成染料所需的各种原料,同时四价碳(1858)和苯结构(1856)的理论模型的确立,使人们能够有计划地进行有机合成,正是由于上述几个契机,促成了现代染料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8
涤纶——分散染料;
腈纶——阳离子染料;
锦纶——特殊的酸性染料。
原料来源广,合成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牢度优良;
有些染料对人体有害,环境污染严重。
共69页
*
合成染料的特点:
合成染料的应用:
9
3、 染料的分类及命名
染料的分类
染料按它们的结构和应用性质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染料的应用性质、使用对象、应用方法来分类称为应用分类;根据染料共轭发色体的结构特征进行分类称为结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类
在染料的分子结构中都具有共轭体系。按照这种共轭体系结构的特点,染料的主要类别有:
10
纺织品染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