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京中考物理知识点(全)-word资料(精).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 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 米/ 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1/2vt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 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 减弱噪声的途径: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 20Hz ~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 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 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 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 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 单位是摄氏度。 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 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在0 度和 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分, 每一等分为 1℃。 (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体温计; 2 (3) 寒暑表。体温计: 测量范围是 35℃至 42℃, 每一小格是 ℃。 4. 温度计使用: (1)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 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3 11. (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 AD 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 AB 段处于固态,在 B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D 段处于液态;而 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 DE 段于液态, EF 段落是凝固过程, 放热, 温度不变, 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FG 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 是在任何温度下, 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 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 沸点)下,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 液体温度; (2) 液体表面积; (3) 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 红、黄、蓝。 4. 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具有热效应( 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 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 10 8米/秒, 而在 4 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3× 10 8米/ 秒。 3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

北京中考物理知识点(全)-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5981204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