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一、公文写作的特点公文写作的对象是公务活动,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的工具。其特点: (1) 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2)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 (3)具有规范的体式; (4)必须履行法定的生效程序。二、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及类型 2012 年4月 16 日颁布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共 15 种。主要是: (一)决议;(二)决定:(三)命令(令); (四)公报(五)公告:(六)通告; (七)意见(八)通知; (九)通报; (十)报告; (十一)请示; (十二)批复; (十三)议案:(十四)函; (十五)纪要文种适用范围: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二)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部暑、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使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五)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 通告。适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八)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九)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三、党政机关公文体式为便于管理,提高公文的质量,使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国家对公文的格式作过多次规定和改革,使公文格式不断改进,便利了文书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12 年4月16 日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除此而外,像公文份数序号、印发份数、翻印机关、翻印时间。份数等也是公文格式的重要内容。?公文格式是由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及其在公文中的位置、文字规范、书写等构成的法定体式,也是公文外形规范化、标准化、区别其他文体的显著标志。能直接识别公文种类、处理要求,有利于公文的归档、立卷与检索。??1﹑公文体式: ?一指撰写公文所采用的语体(现代汉语语体); ?二指格式,即公文结构与公文各组成部分的文字符号在载体排列上的规定形式。公文的拟制必须遵循规范化的体式,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文的法定效力和机关的权威性,也是为了实现公文工作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2 ﹑公文格式?公文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公文格式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既体现在公文的内容上,也体现在公文处理的程式化、程序化和文面构成的相对固定化上我们这里所说的公文的格式,主要是指公文的文面要求。公文格式,指的是公文外在表现形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位置,也包括公文的用纸、留空等。?探讨公文的格式,既可以使公文的写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从而增强公文外在形式的美学效果,也能符合通行惯例,被受文者接受和认同,使受文者更加准确、快速地了解文书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公文办理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探讨公文的格式,也是公文这种特殊文体自身的要求。公文的主体是公务活动,要想更加顺利地开展好公务活动,如果不强调统一规范, 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则根本达不到目的。只有讲求格式的规范, 才能事半功倍。?公文格式的规范性是其他文体所不具备的。写其他文体,可以任由作者来抒情言志,而公文却不行,撰制公文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撰写时,必须考虑对格式的如下要求: (1) 准确规范?公文与文学创作最大的区别在于格式的规范性,撰写任何公文,都必须严格遵守公文的格式要求,从语言到内容,从格式到语体均不能自行其是。(2) 完整美观格式是公文的门面,一份完整美观的公文,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令阅者能读完全文。否则,公文格式零乱无序、蓬头垢面,则令人恶心。(3)合理适用?公文格式的组成部分较多,这些格式不是每份公文都必须全部具备的,如公文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要根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基本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