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槿花探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12-0-02
木槿是一种常见的庭院灌木花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每年6~9月开花,花期极短,朝开暮落,“曰槿、曰蕣,犹仅荣一瞬之义也〞;颜色鲜艳,有白、紫红、粉红、大红等。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因为木槿朝开夕败、色态可爱的特性,还有“朝华〞、“洽容〞、“爱老〞“舜〞、“蕣〞“可及〞“扶桑〞等别称。
中国以花喻人的传统由来已久,最早以槿花比喻女子的诗源自于?诗经?。“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即形容女子容貌姣好,好似木槿花开放一样。晋傅咸欣赏槿花的“日新之美〞,将它种在庭院之中,并为?舜华赋?。赋中傅咸大肆铺排了槿花的美丽,“红葩紫蒂,翠叶素茎。含晖吐曜,烂假设列星。朝阳照灼以舒晖,逸藻采粲而光明。〞认为它是天下没有植物可以媲美的最美丽的花朵。到唐,槿花更是大量进入诗人笔下,?全唐诗?中以槿为诗题的诗歌有19首,与槿相关的诗歌约250首,“槿花心〞等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组合出现。可以说,槿花是唐代诗歌重要的审美对象及诗歌意象之一,值得关注。
一、妍词属舜华:槿花的美艳与淳朴
“书帷通竹径,琴台枕槿篱。〞唐代,槿花常作为篱笆种植于园林中,其纯洁、鲜艳的色彩往往在夏日一片浓绿中显得光耀出彩,引人注目。“园槿绽红艳,郊桑柔绿滋〞,红色如此;“茅屋長黄菌,槿篱生白花〞,白色亦然。面对恣肆绽放于篱边、房前的花朵,诗人们纷纷歌咏槿花的艳丽。如杨凌的?阁前双槿?:
群玉开双槿,丹荣对绛纱。含烟疑出火,隔雨怪舒霞。
向晚争辞蕊,迎朝斗发花。非关后桃李,为欲继年华。
两株木槿绽放,一株深红一株火红,颜色都十分鲜艳,一眼望去,红色的花朵似烟似火、似纱似霞,艳丽夺目。黄昏时分,花朵纷纷落去,清晨又展开新一轮的开放,日日繁新,落而不绝,展现着无限的生命力。
再看戎昱?题槿花?:
自用金钱买槿栽,二年方始得花开。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
此诗很生动地描写了购置、栽种木槿以及经过两年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槿花开放的过程。诗人沉醉于它的红艳娇美,以“未许佳人见〞的俏皮画面,突出了槿花盛开之时的非凡魅力,令人不禁对槿花的美心醉神迷。
除了欣赏红色的槿花外,局部唐代诗人表现出对白色槿花的情有独钟,如:
秋蕣晚英无艳色,何因栽种在人家。使君自别罗敷面,争解回头爱白花。
在万州,杨使君家中栽种着一株白色的槿花,开花的时候花朵干净透明,纯白无暇,非常美丽。虽没有红槿花那样艳丽的颜色,但使君却更喜爱这如乡野女性般淳朴、内敛的白色花朵,暗喻他有着坚贞的品格与纯洁的心灵。
槿花夏季开花,诗人往往用它表现时令之美。如李峤“果院新樱熟,花庭曙槿芳〞,钱起“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皆以槿花意象起兴,突出季节美。从这些诗亦可以看出木槿在唐代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花卉,常种植于庭院、农舍。因此,当诗人身处他乡时,熟悉的槿花便会唤起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如:“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这首诗作于贬谪之中。彼时,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鲜艳欲滴的红槿花盛开。诗人不知何时才能够回到家乡,思念家乡情不能已,令人肝肠寸断。
也正是因为木槿在唐代普通常见,因此,诗人们也借助栽种在庭院中的槿篱表达闲
唐诗中的槿花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