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末世的征兆与慰藉—《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一、前言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 人类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种种便利和物质的极大富足, 但这都不能使人类摆脱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关于个体和世界终极现实的恐惧和思考。特别是自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以来, 人们对于世界末日和自身终极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文学界、电影界以此问题为主题进行警示和探究的作品层出不穷。究其原因,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乃是一个充满着变化、暴力与危机的时代。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冷战思维、文化冲突、环境灾难、核危机等种种征兆都象征着世界正在走向它的末日之途。而西方文艺界这种带有强烈大众文化消费色彩和现实批判的末日观根植于犹太基督教中的启示情结。启示文学( apocalypse )是《圣经》中的一种文体,以《圣经》旧约中的《但以理书》和新约中的《启示录》为正典, 是一种含有故事架构的启示式文学的体裁, 属末世论( eschatology ) 范畴, 由一位超世的存在向一人间的受体, 传递启示的信息, 通过种种象征(symbol) 、梦境(dream) 、异象(vision) 、显现(epiphany) 等揭示末世的预言,一般遵循危机—审判—拯救的线形时间轨迹。启示文学往往具有强烈的善恶二元论、宿命论、不确定性和隐晦性的特点, 其终极目的往往不在于应验准确性揭示末世的现实, 而是作为一种危机文学, 给予危机中的受众以慰藉和激励。西方先贤和文学家们自中世纪起就开始从《启示录》中汲取丰富的创作灵感, 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赋予启示文学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作为美国当代最杰出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 德里罗于 1985 年发表了被誉为“美国死亡之书”的小说《白噪音》,并凭借此书囊获了美国国家图书奖,从此名声大震。在这部以美国后现代工业社会为背景的小说中, 德里罗为读者生动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高度异化、充满悖论和重重危机的畸形“癌症社会”。人们生活在这物化和充满末世征兆的世界里, 感到空虚、困惑、恐惧和彷徨, 并时刻感受到死亡这一个人终极的困扰, 人们需要发泄心中的愤懑不满、得到慰藉扶持。《白噪音》中的这个主题恰好与启示文学中的末世论及其终极目标相契合。两千年前的《启示录》以其多重应验性( multi- fulfillment ) 遥指二十世纪后的人类文明危机。二、《白噪音》中启示情结的后现代文化背景——末世的征兆在多数情况下, 启示文学经典文本往往出现于特定的重大历史危机时刻, 折射反应残酷的社会现实,如种族迫害、宗教压迫、瘟疫、社会动荡等。例如,旧约中的《但以理书》书写于公元前二世纪,当时犹太人正在遭受希腊暴君安提阿古四世的残暴统治;而《启示录》的创作背景为罗马政府对以色列人的镇压和迫害。在政治、文化、宗教都饱受欺凌之时,犹太受众坚信腐朽世界的终结以及“新天新地新时代”的来临。跨越千年, 德里罗在《白噪音》中向我们展示了后现代文化背景下一个充满末世与死亡征兆的危机社会。 1、普世政治危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陷入冷战的阴影,不同的意识形态搅动普世政治局势一片动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军备竞赛, 世界处于核战的威胁。小说中就曾借小报谈到了美苏两国的核试验, 主人公杰克· 格拉迪尼的儿子海因利希向家人描述“非常可怕的俄罗斯洲

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