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性皮肤性病小常识
第一页,共29页
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 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性病。
【病因】 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个体素质、精神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患者常有失眠、头晕、疲劳、紧张、焦虑、烦躁、易怒等。另外,部分患者因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日晒、出汗、衣领摩擦、饮酒及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可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
第一节 神经性皮炎
第二页,共29页
【临床表现】
临床分为局限性和播散性两型:
多见于中青年,好发于摩擦部位,如颈后侧、眼睑、肘关节伸侧、腰骶部,也可见于其他部位,如腕、踝、外阴等处。初发时,局部皮肤阵发性剧痒,无皮疹发生。搔抓或摩擦等机械性刺激可出现丘疹。皮损初为成群针头至粟粒大扁平丘疹,三角形或多角形,逐渐融合成片,皮沟加深,皮嵴隆起呈苔藓样变。正常肤色或淡红褐色,表面光滑或有少量鳞屑,边缘清楚。常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病程慢性,时轻时重,愈后易复发。
多见于中老年人,皮损形态特征与限局性相同。本病多先自颈部开始,然后广泛分布全身。皮损常因剧痒搔抓或机械性刺激而出现抓痕及血痂,致苔藓化或继发感染等,影响睡眠和工作。
第三页,共29页
神经性皮炎(斑块) 神经性皮炎(颈部) 神经性皮炎(外阴部)
第四页,共29页
根据阵发性剧烈瘙痒、皮肤苔藓样变、好发部位等特点诊断。但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患者常有遗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及婴儿湿疹病史,血清IgE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页,共29页
皮损好发于小腿伸侧,对称分布,粟粒至绿豆大小,坚实,棕褐色半球状丘疹,密集成片而不融合。组织病理有特异性变化,刚果红试验阳性。
有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演变过程。
仅有剧烈瘙痒,无原发损害,病程长者可发生苔藓样变。
第六页,共29页
【治疗】
让患者了解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禁食酒类、咖啡、
浓茶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搔抓、摩擦、肥皂、热水烫洗。
抗组胺药:赛庚啶2~4mg/次,3/d,口服。酮替芬1mg/次,2/d,口服。氯雷他定10mg ,1/d,或西替利嗪10mg,1/d,口服。重症可选用多塞平25mg/次,2~3/d,口服。播散性患者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镇静剂:地西泮(安定)~5mg或艾司唑仑1mg,睡前服。
第七页,共29页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乳剂、酊剂、硬膏。皮损肥厚苔藓样变者可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霜剂封包或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皮炎灵硬膏敷贴。复方醋酸氟轻松酊、哈西奈德液外涂。还可用各种焦油和各种止痒剂,如10%黑豆馏油软膏、5%~10%糠馏油、5%松馏油软膏等。止痒剂常用5%苯唑卡因膏、1%达克罗宁膏等外用。
选用液氮冷冻疗法、浅层X光照射、放射性核素32磷、90锶局部敷贴,也可酌情选用紫外线治疗、磁疗、矿泉浴等。
第八页,共29页
第二节 瘙 痒 症
瘙痒症(pruritus)是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性病。
第九页,共29页
【病因】
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全身性瘙痒和局限性瘙痒。全身性瘙痒症常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焦虑、恐惧、激动、忧郁和失眠等)、还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肾脏疾病、内脏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结缔组织病)、妊娠、性传播疾病、药物反应、食物过敏、内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下降、气候改变(如湿度、温度)和化学性刺激(如肥皂、清洁剂等)有关。
第十页,共29页
瘙痒性皮肤性病小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