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教案
古 诗 词 常 见 意 象
虎林市高级中学 由 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明确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2、学会从诗词的意象入手,解读诗意,体会诗情。
3、学会分析诗词中意象的寓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感知—品悟—归纳—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增强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明确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教学难点]
正确领悟诗词中意象的寓意,准确感知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一提到古诗鉴赏,很多同学就有点儿望而生畏。其实,古诗词鉴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唐诗。它就是李白的《静夜思》。请同学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1、 “月”是客观的景物,没有感情色彩。而在这首诗中的“月”,寄寓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这种能够传达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
2、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可见,只要把握了诗词中的意象,就不愁对整首诗境的领会了。
诗歌的根本是情感,而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几百年前的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正是鉴赏诗词的基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切入点——它就是从意象这一角度入手,来解读诗意,体会诗情。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意象?
我们知道,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2
意象举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而我们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具体问题。
意象的辨识:
“意象” ①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②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等。
意象的特点:
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的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这就是所
古诗词常见意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