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流畅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时】2课时
【课前预习】
1.易错字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监督(dū)
凡属(fán) 纵然(zòng) 循环(xún)
2.词语释义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所有权的凭证。
监督:察看并监督.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而道远:。
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3.走进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4。文题解说
文题中的“苦”与“乐”是文章论述的两个方面,文题把这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放在一起,互相对比,互相反衬,并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引发读者强烈的探知欲。
6.创作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本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责任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责任完了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以此来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应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学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预习展示、初读感知
导入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 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