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地理实习报告计划.docx精品文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秭归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题目:链子崖危岩体形成机制、危害及防治措施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班级: 016131
学号: 20131004494
姓名: 冷勇辉
老师: 陈旭 黄咸雨
2016年 7月 21日
.
精品文档
目录
1
2
3
5
7
链子崖危岩体是本次秭归实习的第一条路线所观察的, 链子崖危岩体是岩层开裂变形体 ,
发育在由二叠系下统栖霞组 (P1q)坚硬石灰岩组成的阶梯状陡壁上 ,底为厚 ~ m 的马鞍山组 (P1qm)软弱煤系层 ,岩层倾向上游、斜向长江。链子崖危体位于长江西陵峡的兵书定剑峡出口处南岸,与北岸新滩滑坡隔江对峙,紧扼川江航道咽喉;下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上距秭归县城 ,地处西陵峡新滩崩塌、滑坡频发区。历史上曾发生崩塌、
滑坡 14 次。 1985 年 6 月新滩滑坡将千年古镇新滩镇——摧毁入江,被迫停航 12d 。列为
重大地质灾害专项治理工程,现已完成危岩体防治工程任务。
链子崖危岩体的背景: 链子崖危岩区位于黄陵背斜西翼,地层呈单斜构造,挟持于北
北东向仙女山和北北西向九湾溪两活动性断裂之间, 构造裂隙发育。 频繁的微弱地震是本区
的地震特点。 区内地下水主要有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两大类。 含水层与隔水层
相间分布,构成多层状水文地质结构。栖霞灰岩为强透水体。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地表水顺裂缝下渗,以管道岩溶裂隙水为主。 链子崖地处鄂西暴雨区内,雨量充沛,具多
久雨,暴雨的特点。
链子崖地形陡峻, 岩体软硬相间, 主要由下二叠统坚硬栖霞灰岩夹薄层页岩组成, 坐落
于 1. 6~ 4. 2m 厚的马鞍山煤系软弱地层之上,岩层走向为北 30°~50°东,倾向北西,倾
角 27°~ 35°。崖体总体呈南北向展布, 北宽南窄, 南高北低, 俯视长江, 崖顶面向北西倾斜,分布高程为 180~ 495m 之间。崖下东侧展布着与其平行的猴子岭斜坡;崖上西侧筲箕洼至
雷劈石滑坡毗邻。 链子崖在长约 700m、宽 30~ 180m 范围内发育有 58 条裂缝,将岩体切割成 3 个危岩区(据徐卫亚, 1991)。
Ⅰ区 ——T0——T6 缝危岩区:位于链子崖南部,其南、西分别以 T0 和 T6 缝为界,北东侧临
空,高约 110m ,底部以煤层为界,呈不规则菱形块体;南北向长 220m,体积 ×1
秭归地理实习报告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