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第一页,共43页
第一节 引言
染料应当具备两大特性:
(1)具有各类颜色
(2)可以上染纤维
染料的颜色和染料分子本身结构有关,
也和照射在染料上光线的性质有关,
光线照射在不同结构的染料分子上出现不同的颜色。
第二页,共43页
一、发色团和助色团理论
维特最早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有机化合物的颜色是由
发色团引起的。同时,分子机构中还应当具有助色团
来加强发色团的作用。
有色物质有颜色的原因是其分子结构中带有一些不饱和 基团。这些基团称为发色团。如:-N=N-、 C=C 、 -N=O、-NO2、 C=O等。
有机物质要有颜色,发色团必须连在足够长的共轭体系上,或者有几个发色团连成共轭体系。
含有发色团的分子共轭体系称为发色体。
1. 发色团
第三页,共43页
物体要有颜色,分子中除了发色团外,往往还要有一些助色团。一些供电子基团,常含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如 -NH2,-OH,-NHR等。
助色团作用:
加强发色团的发色作用,产生深色效应,提高吸收强度。
提高染料的染色性能。 如:-SO3Na可增加染料水溶性。
2. 助色团
第四页,共43页
酸性橙Ⅱ
(,15510)
偶氮结构母体为发色体;
-SO3Na、-OH为助色团。
还原深蓝BO
(,59800)
只有发色体,不含助色团
第五页,共43页
应当说基本上只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基础。
不能完全解释有色物质的发色机理,有例外。有含有发色体、发色团、助色团但没有颜色的化合物;有无发色体,但有颜色的化合物(碘仿CHI3,黄色)。
孔雀绿隐色体(无色)
3. 发色团和助色团理论的缺点
第六页,共43页
二、量子理论
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波粒两象性)。
光是由无数个具有不同能量的光量子组成的,光量子的能量与频率、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ν越大,λ越短,能量越大。
第七页,共43页
人们感觉到的光的颜色是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照射到人眼中,刺激人的眼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生理现象。
第二节 吸收现象和吸收光谱曲线
一、颜色和吸收
光是一种电磁波,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υ=c/λ
光的颜色和光的波长是相互对应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780nm。
红色光的波长最长:640~770nm;紫色光的波长最短:400~440nm。
太阳光(白光):是由一个包含所有波长范围的混合光组成的光。
1. 光与色的物理概念
第八页,共43页
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
太阳光和其它光源的光都是由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复色光可以分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图1-1 白光经棱镜后分成光谱
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形成彩带。这样的光带称为光谱。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诗词
第九页,共43页
无色透明——光线全部透过物体;
物体呈白色——光线全部被物体反射;
物体呈黑色——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线全部被吸收;
物体呈灰色——各波段的光部分成比例地被物体吸收;
物体呈现一定的颜色——白光中的某一段或某几段光有选择地被物体吸收。
2、物体的颜色
结论: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对可见光中某一波长的光选择性吸收后,反射回来的其他波长的光在我们视觉上产生的反应。
当太阳光或其他白光照射在物体上,可以看到几种情况:
第十页,共43页
第三章染料的颜色和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