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孝女古祠焕发孝文化价值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黄礼琪行走探秘在惠州博罗县龙华镇张槎村, 有一座孝女古祠, 这古祠不但在当地无人不晓, 连远在深圳、东莞的大批香客也常慕名而来。孝女究竟是一个民间流传故事, 还是真有其人?当地村民为何一直只是祭拜孝女父母的坟墓, 而从未提及孝女本人的坟墓?这已成为当地考古上的一宗迷案。八月三十日, 博罗县资深考古专家、博罗县博物馆原馆长黄观礼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在当今社会风气之下,挖掘孝女文化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记者观光中被祠堂义务管理者几句话吓了一跳民居中惊现 1500 年古祠孝女古祠门牌建在广汕公路边, 主体建筑位于窄窄的小巷内, 两边的民居和祠堂挤在一起, 祠的前面是一条商业街。近日, 羊城晚报记者偶然到此观光, 顺便了解一下这座祠堂的历史,祠堂的义务管理者陈春香的几句话把记者吓了一跳:这座祠堂已经有 1500 多年的历史, 是南北朝时建的, 祠堂纪念的是当地姓陈的孝女。只是祠堂的主体建筑有明显的清代祠堂风格,说它有 1500 多年的历史,记者将信将疑。对于记者的疑问, 陈春香拿出一本线装的古书说, 这是至今保存下来唯一一本有关孝女祠的书,书名叫《博罗龙华陈孝女志》。该书的序文明确说该书是在明嘉靖年间编成的,因年代太久,有的字已经脱落,无法辨认。书里面收录了《梁武帝诰敇》,内容说的是皇帝赐给孝女丰厚的陪葬品,还命令当地修建祠堂,这就是后来的陈孝女祠。有史料记载四块石碑为证,古祠始建于南北朝当地考古专家说错不了千年古祠堂的影子似乎浮出来了, 但记者依然觉得说服力还不足够, 于是请来了当地最权威的考古专家、博罗博物馆原馆长黄观礼,他当了 25 年的博罗博物馆馆长,博罗缚罗古国、编钟等闻名全国的考古他均参加。来到孝女祠, 黄观礼连声说这是一座意义重大的祠堂, 可惜一直没有保护好。对于记者对祠堂年代的疑问,黄观礼如数家珍。他说, 据当地有关史料记载, 古祠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 清代重建, 按年代推算, 已经有 1500 年历史。黄观礼说,祠堂内有四块石碑记录祠堂的历史,三块为明朝时立,较早的一块立于嘉靖三十三年( 1554 年), 内容记录增建陈孝女门的事情。还有一块因为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年代应该更加久远。他说:“孝女祠始建于南北朝,没错。”孝女孝行感动莲花冬天开放,皇帝还赐陪葬品村民每年祭拜孝女父母最引人注目的是祠堂内的一副对联:感藕生莲为孝女,化蜂护国作忠臣。陈春香说,这副对联概括了陈孝女的一生。上联是说陈孝女 7 岁时父亲得了重病, 须用藕为药。当时已经是冬天, 那里有藕?无助的陈孝女在池塘边大哭。等她哭完之后, 突然发现池塘里有一朵莲花,孝女喜出望外,把莲藕挖出来带回家给父亲治病。下联说的是陈孝女死后化身为蜂,帮助自己国家的军队打败外敌。对联明显神化陈孝女,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还是历史上真有其人?冬天莲藕怎么会开花?说到莲花, 陈春香说, 祠堂前面的荷花冬天天很冷都会开花。黄观礼说, 史料记载当地真有陈孝女其人, 她去世时皇帝给她赐了丰厚的陪葬品。当地陈姓村民说, 孝女父母的坟墓还在, 他们每年祭拜两次, 清明一次, 重阳一次。但是他们却从来没拜过孝女墓, 他们认为孝女是神,不会有坟墓的。孝女的父母去世至今已经上千年, 如果村民所说的话属实, 那么他们祭拜的是千年古墓, 有可能吗?在接下来的几天, 记者和当地考古专家、村民上
让孝女古祠焕发孝文化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