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摘要: 新形势下,大学生校外租房呈现出隐蔽化、多样化、灵活化的特点,给高校学生住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河南工业大学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了解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特点、原因,并从转变宿舍管理观念、创新宿舍管理模式、培育社区文化、加强对出租房监管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大学生;校外租房;对策一、前言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是中国教育体制背景下衍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问题。 2004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时隔一年,教育部在新的通知中却回避了这项禁止性规定,只提到“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也要制定措施,力求做到相对集中管理,努力为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2007 年6月,教育部再次下达通知,重申 2004 年的规定,更明确“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一经历了“松绑”又“复出”变革的“禁租令”在非议声中延续至今,可大学生校外租房却屡禁不止。据新华网的一项在校大学生校外租房调查显示:超过 15% 的学生有租房经历,超过 35% 的学生表示有意愿在校外租房。政策执行遭遇的现实困境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 思考大学生校外租房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冲突、利益博弈与制度绩效问题,进而推进高校住宿管理理念、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现有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虽然讨论的角度涵盖了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方面。但从研究方法看,实证研究较少且多局限在校方如何作为的探讨,研究广度、深度有待挖掘。大学生校外租房不仅是一个日渐普遍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个牵涉甚广的社会问题。其研究对象不应单一局限在外宿学生本身,还应包括学生家长、老师、以及相关的个人与组织(校方、租赁方等),才能全面把握问题状况。二、本项研究设计大学生私自外宿是校规明令禁止的,所以校外租房者多处于隐蔽或半隐蔽活动状态,这给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研究广度和深度的综合考量,本研究选取厦门某独立学院作为研究个案,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把握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实质。2014 年11月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对 53 名在校外周边租房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外宿原因、居住形式及对学校宿舍管理、环境的评价等,共涉及 12项问题。最后回收问卷 49份,其中有效问卷 46份,含有缺失值的无效问卷 3 份,有效率为 % 。同时,利用工作之便对其中参与调查的 30名学生、家长、辅导员、学校领导及房东进行了无结构式访谈,并对 48 名校外租房学生的成绩变化作了定量分析。三、调查结果分析(一)校外租房学生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校外租房的学生中男性占 % ,女性占 % 。从年级看, 比例最高的是大三学生,占87% ,其余年级大四占 8%、大二占 5%,没有大一的学生。在月均花销和房租方面,校外租房学生每月花销平均为 元,每月支付的房租从 150 元到 800 元不等,均值为 元,占月均花销 % 左右(详见表 1)。表1:校外租房学生月均花销和房租分布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月均花销 500 2500 1347 ·8434 ·5 房租 150 800 454 ·4144 ·1 , 1 人独居占 % ,2 人合租占 % ,3 人以上(含 3 人) 合租的占 % 。租住时间上,% 的学生在外租房不到 3个月,只有 4人超过一年。在问到“还将在外租房多久”时,近一半的人表示 3个月以下,只有 % 的学生仍打算长期(一年以上)在外租房,详见表 2: 表2:租住情况变量选项:频数(比例) 租宿人数 1人独居:30人(% )2人合租:14人(% )3人以上合租(含 3人):2人( % ) 已租住多久 3个月以下:26人(% )6-12 个月:6人(13% )3-6 个月:10 人( % )12个月以上: 4人( % ) 还将租住多久 3个月以下: 21人( % )6-12 个月: 9人( % )3-6 个月:6 人( 13% )12个月以上: 10人( % ) (见表 3)。居前三位的原因是:宿舍离教学区远、宿舍拥挤和学习需要。因宿舍限制多和兼职实习需要的比例居中,均为 % 。与舍友关系差和谈恋爱需要最少,仅占 6%。还有个别其他原因:如有的学生存在心理、行为偏差,不适应群体居住。变量选项频数比例外宿原因宿舍离教学区远 2622·2% 宿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的调查报告汇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