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馆员制度规划实施和评价
第一页,共72页。
*
本内容要解决的问题
学科馆员评价的难点是什么?
学科馆员制度的根底和功能?
国内开展学科馆员制度的共同点?
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学科馆员制度三代范式的转变。
第二页,共72页。
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
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
学科馆员制度的评价
第三页,共72页。
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实施和评价
学科馆员制度的规划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
学科馆员制度的评价
第四页,共72页。
规划从制度本身谈起
制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那么;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狭义和广义
道格拉斯·C. 诺思: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那么,更标准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制度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了抑制人的弱点或缺乏。
第五页,共72页。
制度的功能
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保证
图书馆员通过有为有位,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提高图书馆的价值
正常、文明、有序的良性运转的控制手段,制约各个环节中人的行为
图书馆重要的管理方法
保障权力主体的利益得以实现
第六页,共72页。
顶层设计
合理性
现实性
开展性
预见性
制度安排
第七页,共72页。
学科馆员制度
抛开具体的制度内容,而从广义上理解和规划学科馆员制度
一定条件以下图书馆与社会各方面形成的关系
图书馆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规那么
图书馆自身开展和管理需要所做出的规定
第八页,共72页。
学科馆员制度
不同叫法,常见的有:如学术联系人(Academic Liaison Librarian)、联系人(Liaison 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 Faculty Librarian) 等等。
起源:
最早出现在美国、加拿大等一些欧美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里
定题效劳的延伸
1981年美国卡内基 — 梅隆大学推出跟踪效劳
由被动效劳转向主动出击
第九页,共72页。
图书馆的外在环境受到挑战
上世纪70-80年代,图书馆事业呈现滑坡态势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开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读者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能力得到极大改善
非图书馆的网络化信息效劳以其简单、易用、交互、集成、融合等特点更具吸引力,图书馆学术环境的去中心化或边缘化
图书馆的生存受到威胁
第十页,共72页。
学科馆员制度规划实施和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