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教学时数:9学时
教学要求:这一章要重点讲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系统,分析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生产力、科学技术等因素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一、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的区别
1、从发展源泉看
2、从发展规律的形成机制看
3、从发展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
4、从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看
二、社会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一)社会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1、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关系和必然趋势。社会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关系和必然趋势。
2、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这些关系可以概括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范畴。因此,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关系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3、社会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4、社会规律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规律。离开人类的活动就没有社会规律;由此决定了社会规律只能是宏观层次上的统计性规律;是长期发展过程中显示的趋势性规律。
(二)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
1、首先,两种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不同,社会规律必须依赖人的活动,它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自然规律存在于人的活动之外。其次,两种规律所依存的物质运动形式不同,前者是人类社会运动形式;后者是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运动形式。再次,两种规律显现的时空形式不同,社会规律内在于整个人类的活动过程中,并且在人类历史的总过程中才能显现;自然规律存在于个别的自然事件中,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显现。
2、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上述区别,一方面使人们在认识和运用社会规律时,比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困难的多;另一方面极容易使人们把社会规律中具有的主体性特点误认为是主观性,从而导致唯心史观。
3、因此,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强调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联系。社会规律尽管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但它作为规律,同样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
4、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都是客观规律,都具有客观性。首先它们的存在和作用都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次社会规律虽然是人类活动的规律,但人类的活动也是客观的;最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还在于人类活动的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内容是客观的,它赋予社会规律历史性以客观内容。
(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内容
1、社会发展规律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之别,唯物史观所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包括两条最普遍的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科学概括,它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既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电子教案 (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