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1 )第一单元练习答案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 之(丿部) 亞(二部) 常(巾部) 卍(十部) 受(又部) 嚴(口部) 隣(邑部)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書(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郊(邑部) 望(月部) 平(干部) 術(行部) 按: 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 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 “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 5 种读音,在《辞源》中有 4 种读音。其中 xí ng、xì ng、há ng、 hà ng 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 xián)。“行窳”的“行”读xí ng。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 汤问》)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 .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 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的。 5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 巫山、巫峡》) “自、非”连用,假设连词,除非。 6 .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特征描画出来, 其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如:目、木、鸟、手、又。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形声的主要特点是, 由意符( 也叫形符) 和声符两部分组成, 意符表示意义范畴, 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转注,论者或理解为同部首现象,或理解为词义互训现象,或理解为词义引申现象,等等。至今尚无一致看法。假借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当语言中某一个词没有书写符号时, 借用另一个读音近同的字来书写。这类情况习惯上称作本无其字的假借。如:借“汝”表第二人称之义,借“其”(箕, 本义簸箕)表第三人称代词义。转注、假借是从用字角度归纳出来的条例,称之为“二用”。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多义词中,处于词义派生源头之地位的义位为本义,在本义基础上派生的义位为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了解本义,有助于加深词义理解。其二,了解本义,有助于辨析词义的古今异同。其三,了解本义,有助于驾御纷繁,理清头绪。其四,了解本义、引申义,有助于掌握词义引申规律和特点。其五,了解本义、引申义,有助于掌握词义系统。其六,了解本义、引申义,有助于理解词(字)的形义关系。辨析词的本义, 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 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 确定词的本义, 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 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 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 .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 汤问》) 息, 会意字, 从自从心。“自”即“鼻”, 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 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 汤问》) 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 ,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驚。(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驚,形声字,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 5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
古代汉语习题-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