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观语文调研课感受
(语文) 杜丽敏
伴随着学校语文调研活动的进行,我也对自已的课堂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如何抓住语文根本的东西,高效而开放地进行语文教学,做到取舍自如,成为听课中我不断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本周三,在听了我们年级周、赵两位老师的做课及校长深度剖析,细致的点评,我思想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转变了自己的一些观念。
语文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习,而如何处理这一环节,两位教师也各有特色。周老师紧抓字词,识字方法,形近字,多音字,近反义词,短语等,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时行归类整理,,学生的知识点在说、读中扎实训练得到了更牢的巩固,这样的弊端文章显得有些支离破碎,缺少整体的美。赵老师识字注重了多样化,将字放入词中,再到句中,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环节相对自然流畅。评课时,温老师提到字词教学时,应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还要有保底工作。她采用的是以小黑板的形式呈现老师给出的固定的词。这一做法说起来并不算新招,我们前几年也一直在用,并且还将生字偏旁用彩笔标出。但不知何时起,这一做法渐渐被我们遗弃。也许是为了追求开放,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不再灌输,一切都由学生来说。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所教的学段。我们采用的一些做法到底适不适合这一学段的学生。这也在提醒自己,教学方法需要借鉴,但要有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学段,学情而定。
再则谈到朗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课的过程中我们都深感整个课堂缺少读。回顾自己的课堂,似乎生字和理解是重头戏,而读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我们都知道要以读代讲,在读中思,读中悟,但课堂上为何匆匆而过?
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思考:1、认识上的偏差。为了追求开放而舍弃了一些根本的东西,识字教学可以很好的呈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我们乐于展示的环节。而朗读少不了指导,而范读和指导朗读则可能又被认为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因而不敢轻易开口。2、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开火车、男女读等等,方法脱口而出,但到底朗读该如何,多样的形式如何适时运用,却不那么自如。这也是困绕我的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明析
且行且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