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动脉栓塞插管溶栓护理
第一页,共19页。
定义
是由于心脏或动脉壁脱落的血栓、斑块或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随血流向远端流动,造成远端的动脉管腔堵塞,血流障碍的急性病变,引起肢体、脏器、组织等缺血的病理过程。血栓栓子约90%来源于心脏,下肢动脉栓塞较为常见,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使脏器受损,终身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页,共19页。
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木、无脉、苍白和运动障碍。
1、疼痛: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部分病人可仅感酸痛,个别病人可无疼痛感觉。
2、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袜套型感觉丧失区,由于周围神经缺血所引起。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部位。
3、苍白、厥冷: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青紫斑块。肢体周径缩小,浅表静脉萎瘪。皮下出现细蓝色线条,皮肤厥冷,肢体远端尤为明显,皮温可降低3~5℃。
4、动脉搏消失或减弱: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栓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第三页,共19页。
辅助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动脉血流情况,能更精确地作出栓塞的定位,而且可以提供供血不足基线,便于术前和术后比较,达到了解血管重建情况和监测血管返畅等。
血管造影:DSA、CTA、MRA
第四页,共19页。
治疗
主要适用于早期,肢体功能障碍较轻,栓塞不完全的患者。
手术治疗的辅助疗法。
可以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加重病情。阿司匹林、波立维抗血小板治疗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尿激酶溶栓。解除血管痉挛治疗,积极处理原发病如房颤、心梗等。肌肾代谢综合征治疗,高血钾、酸中毒、肌红蛋白尿以及少尿、无尿,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出现不可逆肾功能损坏。
第五页,共19页。
治疗
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肢体缺血坏死的时间一般在4~8小时,因而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否则截肢率随着动脉栓塞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1)手术取栓 是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取栓应争取在6小时内进行,一般不超过12小时。应为首选。如果肢体组织一直表现有活力,晚期取栓仍可取得成功。
第六页,共19页。
取栓导管
第七页,共19页。
第八页,共19页。
治疗
(2)插管溶栓治疗 目前,介入下动脉导管溶栓是主要治疗手段,相对于手术治疗好处在于可以溶解细小动脉内血栓、逐渐开放侧支循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创伤小。
溶栓的时机选择:对于新鲜血栓,病程在3d以内者,溶栓有效率达100%,急性血栓溶栓疗效优于慢性。从理论上讲,病程越长,血栓机化的可能性越大,机化的血栓不能为尿激酶所溶解。但近来临床实践表明,病程较长的髂动脉阻塞并不意味着一定机化,溶栓后仍有较高的再通率。(插管时间为2d-5d)
第九页,共19页。
治疗
穿刺部位的选择
(1)单侧病变患者,采用键侧股动脉穿刺,因为在患肢局部穿刺及长时间导管操作对穿刺动脉造成损伤,及易形成新的血栓。
其次,导管通过狭窄处,如遇阻力大,可能为斑块狭窄,切忌用暴力,以免形成血管夹层及斑块脱了形成新的阻塞。
(2)双侧病变患者,采用左腋动脉,易进入降主动脉,转弯少,易操作。
第十页,共19页。
急性动脉栓塞插管溶栓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