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诗说节气
小寒
小寒与大寒正值农历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冬至过后,人们开始“数九”,小寒节气这一天恰逢“二九”与“三九”之间,可谓是真正的“数九寒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古人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小寒第一候时,虽然大雁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到了第二候,已经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开始鸣叫寻找同伴。
小寒时节,土地冻结,河流冰封,大千世界一片天寒地冻的景象。宋代诗人杜耒在《寒夜》诗中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同代诗人朱淑真也有诗云:“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二诗都言在寒冷的冬天,只有梅花凌寒独自而开。
而黄庭坚的《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诗,借景寄怀,诗云:“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後山。”诗说小寒时节,长江上冷雨一片迷茫,远处白雪皑皑的庐山五老峰,就像是五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一样;沉沉浓云低压在九江城头,诗人独自立于庐山的前山遥望后山,等待着前往后山去访寻的仆人与朋友一起回来。这首诗通过“雨蒙”“毛斑”“云栈”“独立”这些景物描写与情境烘托,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敬重和思念,情真意切,在这“江雨蒙蒙作小寒”之际,尤其温暖肺腑。
宋刚中的《十二月二日腊祭前一日致斋惠照呈清叟察院三绝》诗,其中有一绝是这样写的:“峨冠执法公宜整,端冕临祠我亦严。深炷炉香通问讯,小寒清坐隔疏帘。”诗写斋惠照作为御史高官执掌法令,非常公
国学研究-诗说节气:小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