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在长城一课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它包容一切的博大气势令我们震撼。同样,在中国还有一种建筑艺术也另世人瞩目。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课题,你对《颐和园》知多少?把你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带生字的词要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课件出示词语。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4、检查自学生词情况:(1)指名朗读词语、(2)齐读、(3)联系前后文内容解释带点词语、(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摘录课文的首尾句。课件出示: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都是写颐和园美丽的。我发现这两句话是课文的起始句和总结句。
师小结:开头结尾互相照应,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结构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师:景色表现了颐和园美丽?
生:作者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景色,三写昆明湖景色。三处景观都突出了《颐和园》的大、美的特点。
三、细读课文,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这几处景物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可能看出来?一边勾画一边用箭头标出游览的示意图。师:课件演示句子。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经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又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师:作者用了那些动词,把各处写物的连接起来的?
生: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这些叙述游览过程的动词,过渡连接景物的。
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是移步换景。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析。读一读,感受一下。
四、研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师:我们就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先领略一下长廊的美。师:播放课件,师范读。
师: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从哪体会出长廊的哪美?
生:(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长,间数多。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堪称是艺术珍品。(4)长廊周围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了长廊解花盛开时的美。(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非常舒畅。
师小结:作者从不同方面描写了长廊设计精致美观,表现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精湛的技术,我们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悟到长廊的美。
播放音乐: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师:走完长廊来到了万寿山,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
生:佛香阁、排云殿。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耸立”一词感受到佛香阁高;“
颐和园 (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