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室内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安图县小沙河中心小学张洪忠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因此规范室内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直接影响着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那么就如何规范室内学生实验操作过程, 谈几点自已的想法。一. 课前充分的准备是规范室内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前提。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 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的活动材料。对于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教师要进行调试,保证材料的完好性、可用性。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前,教师首先要检查一下玻璃棒、烧杯、食盐、面粉、滤纸、沙子、漏斗、方座支架、水是否备齐,方座支架的安装是否牢固, 若不牢固在实验的过程中容易出危险,因为那些器材都是玻璃仪器,易碎或划伤学生。因此课前充分准备是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2 .指导学生规范室内实验操作(1)让学生认识仪器了解操作方法有很多科学实验都要借助仪器进行,因此仪器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成败,影响着探究的效率。很多仪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操作方法及要求。例如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有很多要求,如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水面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等;点燃酒精灯要用侧面由下而上点燃,点燃后火柴要放在不锈钢实验盘中,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这些技能。因此,每一次实验如果要使用一些仪器,教师都要进行复习与强调,而对于第一次出现的仪器,就要明确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名称,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教师规范实验演示很多科学实验要求学生自主操作,进行探究。但有一些实验操作要用到一些科学仪器,必须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才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有效探究。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操作要准确、有序,而且语言也要科学规范,不能口语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切不可故意做出错误的动作,然后再告诫学生:“这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不能这样操作! ”这样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在制订实验方案后,先让学生说说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师在讲台的进行演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正确演示后,再让学生上来操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求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操作正确率。(3)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如《比较水的多少》学习量筒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前面的几次实验结果引出量筒这一种仪器,再追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量筒?通过讨论,学生知道量筒的用途非常广泛,那么学生在学习它的使用方法时会更加的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实验的效率。(4)教师巡视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小组实验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突发事件,以免造成课堂的混乱。例如在连接简单的电路时,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就要巡视,不断地帮助学生,指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尽
规范室内学生实验操作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