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楼中心小学教案
课 题
10、风筝
备课教师
刘颖
日期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语调亲切,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体会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学法指导
创设情境,引导读中想读中悟。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课程资源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 导 过 程
过 程 设 计
备注
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及相关的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读。
3、指明逐段朗读课文,师生一起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师随机板书。
3、讨论:“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四、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理解“憧憬”的意思。师引导: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心中会想些什么,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理解“依然”的意思。
(3)讨论: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希 奔 丧
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讲了那些事情。
3、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再次走进
10、风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