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
蒙城县板桥中学 郁文标
教学设想:
我打算让学生结合学过的作品,结合作者写作的特殊背景,深入课文内容,感受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所体现的善良纯朴的天性,并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人间的不平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的特点。
3、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全文,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咀嚼文末那句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介绍感动中沈浩(已逝)事迹
2、齐读颁奖词: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放不下村里的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的手印,颗颗是他的碑文!
3、揭题:老王
(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培养学生上网学习及搜集整理相关学习材料能力②以底层人物在特定时代体现出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生学习新课。)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你觉得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读课文归纳整理能力。)
2、引导学生说出:老王是一个受苦的人、社会底层人物、善良的人……
书上怎么说?
3、明确:善良、不幸
4、老王的善良表现在:
A、愿意给我们送冰块,车费减半,冰大一倍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
C、去世前一天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
5、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归纳:
1、老了,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生理缺陷)
2、有一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老光棍(家庭不幸)
3、住在荒僻小胡同里,小屋破烂(居住简陋)
4、乘客不愿坐他的车(谋生艰难)
师明确,归纳:
生活上--条件艰苦
精神上--内心凄苦
谋生手段:“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生计更加窘迫(“苦”的社会根源)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归纳整理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底层人物在特定时代体现出的人格魅力。②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合作交流
1、老王这样一个不幸的人,却拥有如此善良的心灵,在他这些善良的举动中,哪件事最让你感动?
明确:去世前还硬撑着身子给“我”送香油、鸡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2、这一部分中,写老王形象的段落是哪几节?
(1)指名读第8节
(2)小组交流:这一节的肖像描写,你认为哪个词或哪个句子最富表现力,请赏析。
(设计意图: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
老王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