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的定义
我非常纳闷,中国出了无数个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书法家、歌唱家、演奏家, 他们都因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声名显赫。可是中国却极少出现教育家,好像人才都是从石头 缝里蹦出来的。
一一手记
走进闸北八中的校长办公室,你会看到一个条幅,上面写着:
鲁迅说,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并不就是一首好诗。每个青少年 都有取得成功的权利。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条幅落款是:柳斌1990年6月9日题。
柳斌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主管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工作,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倡导者。
1990年6月,当成功教育第一轮实验结束之后,柳斌即来到闸北八中,兴致勃勃地听 取了刘京海等人的研究报告。
当时,改变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非常强烈。早在1985年,中央就颁发 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当做关系民族素质提高 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也就是说,已经把九年义务教育定性为素质教育。但是, 在高考指挥棒威力无比的状况下,推进素质教育何其艰难!
也许是想到了这些,柳斌激情满怀地盛赞成功教育。他说:
“成功教育经过总结和完善后,很可能会帮助我们摸索出一条把基础教育由'升学教 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模式的新道路,也可能找到一条使中小学教育由长期面向拔 尖学生转变为面向多数学生的道路,也能够找出一条改变现在中小学教育对学生'死读 书'、'一刀切'、生产标准化零件方法似的要求,转换成为因材施教,让学生学得生动 活泼,学得主动,得到发展的道路。就是说,从思想上、模式上、方法上,走出一条新的 路子……”
听到这里,刘京海百感交集,因为他遇到了知音。在成功教育的探索过程中,不知有 多少人怀疑和反对,有的学者甚至不屑一顾。
在《天生我才》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戏剧性的描述:
一天,学校请来一位有名的黄博士作报告。此人留过洋,对教育教学模式颇有研究。
黄博士开讲了:
“……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这已经成为趋势和潮流。潮流云者,免不了有一哄而上 的现象。咱们中国人仿佛有着与法国人一般的热情,一哄而上,很成气候。不过在一哄而 上之中,千万要冷静,因为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是一种免不了的现象。
“我听到过不少‘教育',什么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掌握教育、劳动教育、合作教 育,等等。我由衷地感到欣喜之余,常常不由哑然失笑。把外国人捧出来,于是就有‘掌 握‘、‘合作’之称,那么这样的‘教育',究竟是你的还是洋人的?
“至于‘成功教育‘,我更感到费解,学生学习,不管学什么都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 没有失败的教育岂不成了理想国的事情了?”
刘京海即书中的景海山坐在下面,不时记着笔记。当说到“成功教育”时,他的眼睛 睁得老大,下意识地不住点头。
黄博士还以为遇到了知音,越讲越起劲,他根本不知道刘京海就是成功教育的创始人。 下课后,刘京海找到黄博士,诚恳地说:
“听了您的课,我很受启发,尤其对您所说的在一哄而上时特别要冷静的说法。赶时 髦固然有贬有褒,真正做学问、做事业的人,是不在乎时髦与不时髦的,也不屑F回避 的。”
黄博士点点头。
刘京海从挎包中掏出自己写的论文《成功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双手递给黄博士,说:
“这是我的论文,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黄博士戴上老花眼镜一眼,不禁
成功教育的定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