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克井一中 张永利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内容。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确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将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并热爱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使学生运用阅读、分析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图片,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本课的难点: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地理课上已经学过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也有一定了解,所以,本节课侧重对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三、教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对比法、列举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1、对比法  本节讲各民族共同发展时,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藏族生活的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体会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2、列举法  通过列举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使学生体会党和政府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视。
讨论法  对民族区域制度进行讨论,加深对其内容和意义的认识。
四、教具准备:
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自制多媒体课件,部分图片,歌曲《爱我中华》等。
五、学法
引导学生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爱我中华》,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从而导入课题――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展示图片)
(二)实施目标:
第一步:展示预习问题: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3、我国的民族政策?
4、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
第二步:学生交流完成预习问题,教师补充完善。
第三步:(展示)“开眼界”,通过展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很多努力。少数民族地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