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测量的过程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对实物的目测
教学准备:一盒自动铅笔的笔芯;学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币一个(或一张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
1、用手比划: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组比赛,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记录估计值→反馈估计值→“怎样验证?”)
3、分组测量,验证估计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值全班交流)
4、评议学生记录方法,引出“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课题: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自主参与,一是为巩固上学期的知识,二是为下面的学习准备。虽说时间太长,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二、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毫米”是个多大的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数给同桌瞧瞧→课件演示(可选0到刻度1,也可选其它相邻的两个刻度)板书刻度关系式。
3、还可以这样介绍:2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 ( )厘米=( )毫米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是因为我认为学生是已经知道他们的关系。下面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会用学到的知识。
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手比划出1毫米,与直尺上的1毫米对照;再与同桌比比,看谁比划得准。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或宽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分硬币、电话卡的厚度等)
3、从课本中数出几张,捏紧后的厚度约为1
毫米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