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天下第一村”—— 师家沟
11月11日一早与朋友相伴前去汾西县的师家沟游玩,开车上高速导航就一直提醒我们路线错误,然而四个人均感觉是导航错了,一致决定不听导航的指挥,按自己想象的路线前进。等过了一个隧道才发现这是军渡隧道,我们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在收费站询问才知道我们多跑了几十公里,赶快调头,老老实实按导航的指示走吧。看来不相信科学就一定要犯错的。穿过霍州市区后开始了盘山路,路面很好,但弯多而且弯很急,一定要小心驾驶啊。到了师家沟已经是中午快12点了,村里没有饭店,我们在村民家吃了饭后开始游玩,这时候发现掌管钥匙的不在村里,进不了院子里面了,只好在外面看看吧。师家沟位于汾西县城5公里处,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正如该村《要氏族谱》所记载:“观其村之向阳,山明水秀,景致幽雅,龙虎二脉累累相连,目观心思以为久居之地面。”师家沟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它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的民居特色。是一处可与名扬三晋的王家、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晋商民俗建筑群。师家沟以师族为首居而名,以师家大院闻世。师家大院共有大小三十一家院落,建筑群以四合院、二进四合院、二楼四合院、三楼四合院为主体,分别设有正房、客厅、偏房、过厅、书房、绣楼、赏月房、门房以及工仆马厩等用房。师家沟的形成及师家大院的闻名与师氏家族的兴衰密不可分。庞大的师氏家族系历经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其家族繁衍与发展经历了从兴到衰的过程。从始祖师文炳定居师家沟开始,经近百年的艰苦创业到第三代师法泽才逐渐发展壮大。当时正值乾隆盛世,封建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师代家族耕读传家,农商合一,兼营钱庄、当铺,放高利贷,滚动发展,资金不断积聚壮大,逐步跻身于晋商行列,并占有一席之地。师氏家族在发迹的同进,也与其他晋商一样,用赚来的钱广置田产、扩充家业、起房盖屋,尽显阔绰。他们不惜血本,历经二百余年,建起了占地广阔的豪宅大院,以显富贵。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封建观念和乡风民俗的束缚,建筑布局上具有典型的封建等级观念,装饰艺术饱浸丰富的乡风民俗。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既能满足主人对外接触交住的要求,又能满足一定的隐匿性、私秘性的要求,既体现了尊卑分等、
清朝的“天下第一村”—— 师家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