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
货币
货币存量的构成
货币的职能
货币需求理论
经验证据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乘数
控制货币的工具
控制货币存量与控制利率
货币、信用和利率
1
货币存量的构成
货币是支付手段或者交换媒介
在美国有四种主要的货币总量
M1
直接立即并且无限制进行支付的要求权
流动性强
现金和活期存款
最重要的货币存量
M2
在M1的基础上包括非直接流动的要求权
个人持有
M3
在M2基础上更广泛的流动要求权
企业或者富有个人的
L
非常接近货币的流动性资产
2
货币的职能
交换媒介
替代了物物交换
价值贮藏
资产能长久保持其价值
核算单位
报价和簿记的单位
延期交付的标准
3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是对实际余额的需求
人们持有货币是需要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在所有实际变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价格水平变化,不改变个人包括实际货币需求在内的实际行为,则不受货币幻觉的影响
根据持有货币所得的收益与付出的利息成本之间取舍来建立
交易需求
日常支付引起
产生原因是收付之间缺乏同步性
4
货币需求理论
预防性动机
无法预见的意外事故所导致的
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越大,货币需求越大
金融体系的技术和结构是预防性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
涉及了M2
投机性需求
货币的贮藏价值职能
货币在个人投资组合中的作用
货币是安全资产,名义值确定
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及其获得收益的风险程度
涉及了M2和M3
5
经验证据
验证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滞后
货币需求的调整是滞后于收入和利率变动的
原因
调整需要成本和代价
货币持有者预期调整慢
对M1的经验结论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变动
货币需求随实际收入水平增加而增加
货币需求对利率和收入的短期反应比长期反应小得多
货币需求是对实际余额的需求
对M2的验证
6
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
每年内货币存量在融通该年收入流量时被换手的次数
名义GDP与名义货币存量的比率
货币数量论
MV=PY
假设条件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
流通速度不变
价格与货币存量呈现按比例变化
通货膨胀理论
7
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
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
国家的银行
代理国库、提供政府资金、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执行货币政策、监督和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
8
货币政策
存款创造
法定准备率
货币创造乘数
影响因素
超额准备金比率
现金—存款比率
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或基础货币
9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控制货币的工具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一般针对在准备金不足时产生的借款
贴现率提高,借款困难,货币供给下降
不经常使用,紧急求援,补充手段,适应性手段
10
第10章 货币需求和货币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