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痛经的拔罐疗法.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痛经的拔罐疗法
  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来潮时及行经前后出现小腹胀痛和下腹剧痛等症状。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初潮时就有发生,妇检时生殖器官并无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痛经是因子宫内膜移位,急、慢性盆腔炎,子宫狭窄、阻塞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疼痛。按病因、疼痛性质及其发生时间不同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及气血虚弱3型。  一、气滞血瘀  (一)症状  经前或行经第一二天,小腹胀痛,怕按,甚则小腹剧痛而发生恶心、呕吐,伴胸胁作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  (二)治法    (1)选穴 膈俞、肝俞、次髎、中极、血海。  (2)定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俯卧,骨盆后面,从髂嵴最高点向内下方骶角两侧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后上棘,与之平齐,髂骨正中突起处是第1骶椎棘突,髂后上棘与第2骶椎棘突之间即第2骶后孔,此为取穴部位)。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膈俞、肝俞两穴用梅花针叩刺出血,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以局部有少量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    (1)选穴 气海、曲泉、三阴交、太冲。  (2)定位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   曲泉: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屈膝端坐,当膝内侧高骨(股骨内上髁)后缘,位于两筋前方,腘横纹头上方处为取穴部位]。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太冲穴用梅花针叩刺出血,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余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寒湿凝滞  (一)症状  月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自觉冷痛,得温热则疼痛减轻,按小腹觉疼痛加重,经量少,经色暗黑或有血块,或有怕冷、身疼。  (二)治法    (1)选穴 肾俞、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中极:见前。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

痛经的拔罐疗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1-10-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