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力的合成教学反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反思表
学校
江门市第一中学
课名
力的合成
教师
武文学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力的合成》教学反思
江门一中 物理科组 武文学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锻炼自己的胆量,本人承担了学校组织的高效课堂“优质课”比赛。2014年12月4日上午第五节课在江门一中科学楼五楼演播室举行了高一物理《力的合成》优质课教学。参加听课的教师有物理组教师,也有其他学科的教师。学校摄像师全程摄像。
本节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3章第4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力的图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相关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的合成。教材首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提水桶方式,运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定性分析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定量关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合力与分力之间的量值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代数运算,而是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普遍的矢量运算法则。“力的合成”这一节,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续力的分解和力学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运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来进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因而培养学生建立等效替代的概念是很重要的。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加强,便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舍弃了传统教学的验证性实验,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中的物理课,我认为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整节课的逻辑性。要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关联的整体,把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不断地动手动脑,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学生自己的讨论和制作成果,这在以前的传统课堂上是很难操作的。
在力的合成这节课里面,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现象的好奇心,以挂重物的细绳随着夹角的增大,细绳会突然断掉的小游戏的方式导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接着我抓住等效替代的思想,以两个小孩和一个大人把水桶提起的图片,单刀直入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和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接着一句:“合力和分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我采用的试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试验自己的出结论,但是如果全部放开让学生自己看着试验仪器全部自己想怎么做,害怕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对教学时间的把握和整体的设计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情况就是放的开,收不回来。在这个我认为的难点上,我决定采取诱导的方法,利用导学案上的问题,如:利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拉到合适的长度,得到两个力,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利用一个弹簧秤得到合力。那么要得到分力和合力,
要记哪些数据? 怎么记录数据?为了减少误差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并且选取小组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如何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再放开让学生自己做实验。通过实际上课,我发现这样的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讨论交流,知道了怎么得到两个分力和合力,并能用图示法画出它们的大小。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怎么引导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我遇到的另一个难点。我采取的是课堂展示询问它们存在不存在代数和的关系呢?如果不存在,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让学生思考,并提示他们连接三个力的末端,用多媒体投影学生画的图形,看到的结果是一个像平行四边形的形状。那么接着提出问题:

力的合成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10-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