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扬州节拍》教学设计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丁 妍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杨柳青》
【教学目标】
,感受并体验歌曲《杨柳青》的地方性特征;
,并能尝试表现;
《杨柳青》,并尝试用一领众合、轮唱的形式来合作表现歌曲;
。
【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掌握;
。
【教学过程】
一、播放扬州版《杨柳青》,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三、授新课
1. 学说歌曲《杨柳青》的歌词
(1)语言导入:最近老师学了几句扬州方言,想在我们课上给同学们显摆显摆,请各位听好了。(歌词:早晨下田露水多,点点露水润麦苗。人民有了共产党,幸福生活就步步高)(稍微说快一点,说明扬州方言发言特点:没有卷舌音;声音发在舌尖上;一些字音节比较短。)
(2)提问:你听出来老师说的是什么吗?(出示词主体)你觉得这两句话用怎样的情绪表现比较适合?(欢快的)
(3)设计节拍:那么你觉得用几拍子来表现这样的情绪呢?(让学生设计节拍并尝试)确定为2拍子。
(4)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
聆听歌曲
师:听完了歌曲,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师生合作一
A. 宣布拍手游戏规则:请在心中感受2拍子的律动。学生把2拍子稳定地表现出来。我没有说停,传递不要停止;
B. 学生尝试互相合作,教师按观察的节拍律动念词;
洞拍手,次拍腿
C. 学生在互相拍击过程中念词。
【设计意图】
民歌的地方性特征非常明显,从方言歌词入手,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歌词,因此把学习歌词设计为了本课时学习的第一板块内容。在本环节中,训练的重点是学生的节拍感,在体会节拍的稳定以及2拍子的律动同时,在节拍的基础上,熟悉朗读的歌词,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做准备,也围绕本节课主题。
D. 我们现在读的是歌曲的第一段歌词,那么你能给歌曲起个名字吗?
中国民歌的曲名往往来自于歌词内容,比如歌曲《茉莉花》,因为唱词中一开始就唱的是茉莉花,所以就取名为《茉莉花》。
E. 提问: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了解衬词的作用)
你觉得加这些衬词起到了怎样的效果?(使情绪更活泼、热烈)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设计意图】
由于这首歌曲基本为一字一音,速度快,节奏相对密集,学生快速准确的唱词是一个难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念词,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在节拍的基础上,解决咬字的问题。至本环节结束,对歌词的研究暂告段落。
2. 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你记住了歌曲的哪一部分?
(2)你能跟着钢琴唱一唱吗?(会唱的地方就唱,不会唱就听)
(学生学得较快的为后半部分)
(3)谈论:为什么后半部分容易学唱?(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引
杨柳青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