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想一想,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里?
抗日战争─—所谓的民族精神有很多,我想到:1998年的那场大洪灾,这看出了中华民族是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记忆最深地是一棵小树在洪水里摇摆,一个孩子在上面抓着,抓了一天两夜。,一位领导人说:中华民族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我觉得这句话是对我们民族精神最好体现。
我们就随着《黄河颂》,走进那段悲壮激烈的历史里面去。我们先感受一下。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文学评论家。曾任中,中,《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光未然诗存》等.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2、关于作品: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3、写作背景:
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三、美读诗歌
1、积累字词.
2、朗诵诗歌。
(先找学生朗诵,然后播放磁带,感知后全班配乐朗诵)
3、读完诗歌感受如何?不论在前线还是后方的中国人民,你认为听到这首战歌的时候会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这种雄浑的气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多少英雄都再黄河的怀抱中产生)
四、内容研讨
1、诗由朗诵词(作品的序曲部分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朗诵词提纲性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作者的视角是有变化的。大家看看,作者在这部分有哪些视角?有

《黄河颂》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ooddoubi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10-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