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
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纪念屈原
兽 类
躲 端 午
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
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
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
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
“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
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端午节
端午节手抄报可修改编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