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学生的"打架"
,分析能力也差,头脑相对比较简单。在他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闹矛盾甚至打架的现象。在这种情况面前,有的老师,不问青红皂白,走过去,大吼一通,想凭自己的威严压住学生。有的老师,冷静一些,走过去,轻言细语地开导,想在学生激愤的时候,解决矛盾,使学生的认识提高一步。
我反对第一种做法,也不肯定第二种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学生打架闹矛盾的时候,各自对对方产生强烈的憎恨,心情异常紧张,都希望老师狠狠地批评对方。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刻借“吼”和“压”来制止学生,由于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一般是会暂时屈服的。但是,他们心里却是不服的,并且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我这么有理(自己以为),可老师却是这样狠狠地批评我,说明老师非常不喜欢我,我太糟糕了,以后还有什么“对”的地方呢?……一但产生了这样的心理,学生就会情绪低落,缺乏上进心,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违反了“教育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的规律。
我们当老师的,提倡开导学生。但是,在学生心情激动的时候,轻言细语虽然能够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但是我们言语开导未必能使学生真正产生情感体验,认识自己的错误。教育的效果也只是暂时的,并不能解决症结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
心理学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产生情感体验,这时的教育效果最佳。这就要我们教师遇到上述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转移学生高度紧张的兴奋中心,放松他们的心情,然后激发学生产生打架闹矛盾的不团结同学的行为是不好的体验,从而认识自己的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
有位老师对于这样的事是这样处理的:他把闹矛盾打架的学生都找去,先不管打架的事情,而让他们同解一道题。然后同他们一起讨论,哪种方法好,谁做得又快又对。待到问题解决时,两个学生兴奋中心早已转移了。同时还产生”团结同学的体验。而这位老师突然问:“你们还打架么?”两位学生相视而笑,进而不自觉地低下头;说:“再不打架了。”这个方法简单明了,效果也很好。
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依据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根据事情的客观情况来灵活处理,解决这类问题是不很难的
。
学生打架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