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大庙桥小学 马梅花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写出了作者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同感受这庐山云雾的壮美吧。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是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来展开教学的。师生共同学完第一自然段,明白庐山云雾的神秘后,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1、2自然段,看看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2、仿照2、3自然段,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写一段话。
学生开始自学做批注,在有感悟的基础上,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其次,小组交流汇报。学生先汇报庐山云雾的第一个特点是千姿百态。然后展开具体分析:有的学生说:本段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把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展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有的说:这段从庐山的山头、山腰、山谷、山峰不同的位置讲述了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有的说:这段以总分的构段方式来描写庐山云雾的特点的。还有的说:我们组是用画简笔画的方法来学习的,通过学生在黑板上画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了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再次,汇报庐山云雾的第二个特点:瞬息万变。有的说:这段把庐山的云雾比作:
“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有的学生说:从“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看出了庐山云雾的变化快。还有的学生对省略号进行了补充,如:刚刚还是一群群绵羊,一转眼,就成了一头威武的狮子。然后,引导学生读出庐山云雾的变化快。最后,升华总结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
整堂课,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课堂气氛很活跃。他们主动参与,互相补充。在了解到庐山云雾特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这课教学的一个缺憾是,时间紧,没能好好的拓展,读少了。写景的文章除了了解读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会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美。
庐山云雾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