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戴着镣铐跳舞.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带着镣铐跳舞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肥东新城学校 李菊霞
周在《假如我是中学语文教师》一文中坦言,语文教学简单两步走:①多读书②每天记日记。如此而已。程序简便,但效果并显著,首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量大了,自然文学的底蕴就厚了。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大家没阅读过大量的著作;安徒生、高尔基小时候就在外婆的影响下,酷爱读书;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哪一个背后没有一个动人的读书故事;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留下深深的印迹,蒋方舟在母亲的影响下,少年时代即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知识面宽,反映问题之敏捷让人惊叹。其次,书读多了,自然看问题深刻,智慧提升,对于学习、生活的拓展深化显然大有裨益。“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哪一个不是引经据典,人生的智慧从字里行间汩汩流淌。再次,增强口头语言的感染力,利于人际交往。幽默从智慧中来,智慧从读书中来,一个课堂语言风趣、机智的老师,没有哪个学生不愿意亲近他。这恐怕是人之常情。周星驰的电影,赵本山的小品百看不厌、津津乐道,正是缘于其高尚的搞笑的风格,乐而不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把储存的知识转化为文字,与更广泛的人群交流,还需要练习,熟能生巧,长期笔耕,书面表达能力定会提高。台湾著名专栏作家林夕自少年起即每天坚持写3000字,其潇洒细腻的文笔得来并非偶然。
更为重要的是在进行以上两个环节上,孩子们是快乐的,是有话可说的。
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状态
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这样的:字词教学,结构梳理,重点字词,语句解读等,探究、拓展只不过是应付形式的尾巴而已,在整个课堂时间里所占的份额是极其有限的。学生的讨论只不过是“戴着镣铐跳舞”,思维并未得到真正意义的解放。因为有应试指挥棒在那里,期中、期末、中考,答案都是唯一的。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可考试改革到现在,答案 的唯一性这条不是真理的“真理”亘古不变。老师的思维不敢越教参半步,因为那就是标准答案,无数的考试雄辩的证明了这一点。老师上课不敢“瞎说”,学生听课不敢“瞎理解”。琐碎的考点逼得老师不敢不“面面俱到”,否则考不到分就是老师的失职。于是,语文老师备课从课文,到教参,到教案,要细细研读好几遍。因为遍数少了,记不全,记不牢。教学这么多年,对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我就感慨:教语文最累。光备课这一项就至少得两个小时。可悲的是备了就忘,学期末上学期初的课文是需要重新准备的,究其因,原来的知识储备仅仅是教参材料简单堆积,并未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备课并非在自由欣赏文学作品,而是被各项资料牵着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精神是紧张的,哪敢奢谈“快乐”!
学生更是如此,想考高分,必须牢记知识点,牢记标准答案,这样的求学过程怎能奢求“快乐”!过重的学习压力常使他们喘不过气来。教师、学生围绕一篇课文讲得天花乱坠,讲的不是自己的,怎能期望内化为学生的东西,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一纸空言,各种形式的公开教学形式再新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还是一种“填鸭”!
因为围绕一篇文章的知识点太多,而课堂时间又是有限的,学生还有英语、数理化。所以就无法腾出更多时间来阅读。尽管社会、学校、家庭都以各种方式去鼓励孩子多读书,但是一天只有2

戴着镣铐跳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