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回乡偶书(其一)1.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感悟诗中流露的浓浓乡情。
、意境美、情感美。
《回乡偶书》(二)及其他思乡诗句。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中流露的浓浓乡情。
教学难点: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知背景。
:在我国古代,有一位大诗人,他客居在外,一次抬头看到天上的明月亮,竟引起了他无尽的思乡愁绪,就吟诵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思乡佳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由于古代交通非常不方便,很多离开家乡的人多年都不能回乡看一看。因此,好多诗人在古诗里都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回乡偶书》就是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生齐读题目。
:“回乡”就是——“偶”就是——引导学生给“偶”组词,“书”就是——,(我们现在常说书写工整,所以“书”的意思就是“写”)
理解诗题意思。了解作者。
: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一直在外做官的贺知章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当时他已八十多岁,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他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
,悟诗情。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检查读。
,同时评价。
,再读古诗,读出节奏。指名朗读,评价。
,说说通过朗读,古诗向你呈现了怎样一副画面?(小结:结合插图感知诗歌大意是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
,结合课后注释尝试理解。不理解的打上问号。



作者三十多岁离开了家乡,直到八十多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
引出并学习诗句一。(出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你是通过哪个词知道的?(板书“少小——老大”)理解“少小、老大”的意思,再读这句,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板书“离—— 回”
诗人离开家乡是那么久,回来是那么晚,这是多么无奈又令人伤感的事啊?所以读的时候要语速放慢,重音放在“老大回”上。生练读)
(2)诗人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才回来,容颜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个词写出他老了?相机指导学习“鬓”和“衰”字。(强调部首)
从年轻力壮步伐矫健到两鬓斑白垂垂老矣,模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是只有什么没有变?(乡音)(板书:乡音无改)
五十多年了,仍是一口乡音,这一路归来,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充满了——(板书:思乡)
与“衰”字含义“一天天减少”相对应的就是诗人日渐增加的思乡之情啊。他思念家乡的什么呢?(儿时的伙伴,家乡的亲人……)
“乡音无改,”可容颜却已衰老,诗人在思念故乡的同时充满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因此,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 “乡音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有些起伏。)(指名读,齐读)
(3) 导:贺知章带着时光易逝的感慨带着对家乡的无尽思念牵着马儿来到村口。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家乡有什么改变吗?马上见到亲人了,他的心情又如何?
正当他沉浸在回到家乡,马上就能见到亲朋好友的喜悦中时,可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幕却令人哀婉叹息,(出示图片与诗句:儿童相

回乡偶书(其一)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1-10-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