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以文带文)
【教学目标】:
,认识并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理解课文内容。
、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在表达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环境和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
【教学课时】:一课时
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一位父亲经过整整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爱又是何等深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一篇课文----《慈母情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字眼:深)接下来我们就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设计意图】简单导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3、集体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4、过渡:拿钱给孩子买书,对于今天的母亲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可在作者梁晓声母亲的身上确是伟大的爱,无私的情。慈母的情到底深在何处?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以读代讲,感悟深情。
1、学生自主批注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初读时的感受再次读课文,去感受,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用“——”划出,为什么让你感动,特别是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做上标记,并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 ( 方法:边读—边画—边思考—边批注)
2、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段落,教师随机出示课件引导。
(1)屏幕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母亲的辛苦是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板书:外貌)
?让我们看小说《母亲》中的一段资料:点生读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共和国处在艰难时期。国营商店只卖一种肉——“人造肉”,是淘米泔水经过沉淀之后做的。因为粮食是珍品,所以用淘米泔水做的“人造肉”也成了“抢手货”。
——摘自梁晓声的《母亲》
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那时的生活太艰难了;生活太贫苦了)
是的,当梁晓声走过去,从背影看到自己的母亲时,他看见了什么?生接读“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抽生读。
慈母情深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