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诗句的内容。
。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
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
文体讲解:
一、预习篇:千呼万唤始出来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孟浩然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的一首投赠诗,也叫干谒(yè)诗。
朗读注意生字词:
涵虚( ) 混( )太清 舟楫( )
垂( )钓 羡( )鱼情
翻译生字词:
涵虚:
混太清:
端居:
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
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
闲居、平常家居。
hán
hùn
jí
chuí
xiàn
1、题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准备篇:未成曲调先有情: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
诗的前半写“望洞庭湖”,后半写
自己从政的心愿,这既是一首投赠
诗,又是一篇描摹山水的佳作。
张丞相是谁?“望洞庭湖”与“赠张丞相”有什么关系?
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
①大声朗读诗歌,通过诗歌内容,确定诗歌基调。
2、初读感知诗歌情感:
委婉含蓄
①大声朗读诗歌,通过诗歌内容,确定诗歌基调。
2、初读感知诗歌情感:
②再读读课本上的其他送别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悲伤
作为一首暗含离情别绪的诗歌,却是完全不沉浸于悲伤
一言以蔽之:雄壮。
雄壮
三、学习篇:轻拢慢捻抹复挑
①律诗的知识: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结合本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颔联)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颈联)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尾联)
1、学习方法指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