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学院仪器分析第二章荧光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17:22:52 17:22:52 Stokes 用分光计观察到: 荧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稍微长些五颜六色雨后路面上水珠油膜呈现 17:22:52 基态分子吸收能量(电能、热能、化学能或光能等),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由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以发射电磁辐射(即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分子发光: 分子 + 电能化学能光能生物活性参与化学发光电致发光化学发光光致发光生物发光荧光磷光 17:22:52 分子发光: M+ 能量M*M+ hv光致发光: M+hv M*M+ hv'光 17:22:52 荧光分析法 荧光分析法基本概念 荧光强度及影响因素 仪器装置 定量分析方法 荧光分析测定方法、特点和应用 17:22:52 A 分子的激发态————分子激发态和三线激发态激发态: 基态分子吸收能量后,价层电子跃迁到高能级的分子轨道上称为电子激发态。是分子的亚稳定状态。基态: 在正常状态下,分子处于最低能级的分子轨道上称为基态。是分子的稳定状态。 荧光分析法基本概念 荧光及其产生 17:22:52 电子自旋多重度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分子中的电子可以处在不同的自旋状态,常用电子自旋多重度来描述。 M = 2S + 1 S是电子的总自旋量子数,各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 荧光及其产生 17:22:52 单重态( M=1 ):电子自旋都配对的分子的电子态称为单重态,用“S”表示。三重态( M=3 ):分子中的电子对的电子自旋平行的电子态称为三重态,用“T”表示。 S2 > T2 > S1 > T1 > S0 (洪特规则) M = 2S + 1 M自旋多重度 S总自旋量子数 荧光及其产生 17:22:52 2017-3-3 S2S1 S0 T1 吸收发射荧光发射磷光系间跨越内转换振动弛豫能量 l 2 l 1 l 3 外转换 l ?2 T2 内转换振动弛豫分子荧光和磷光发射过程
第二章 荧光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