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以白话文为基础,结合外来的诗体模式,并对旧体诗有所吸收的诗歌形式。
(现代生活带来:机器轰鸣、城市喧嚣、离乡愁绪、生活节奏加快的不适等)
中国现代诗(新诗)简介
1
.
中国新诗发展概述
一、初期白话诗派(五四运动前后)
1917年 胡适 《白话诗八首》打开新诗创作的局面。
初期新诗 周作人《小河》 冲出旧诗词藩篱。
胡适-----新诗最早的开拓者
刘半农-----强调时代精神
沈伊默-----个性的复苏
冰心-----爱的哲学
自由诗派郭沫若:激情的迸发。
1921年《女神》新诗取得突破性进展。
戴望舒:《雨巷》诗人
湖畔四诗人:开情诗之先河
二、20世纪20年代
2
.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教我如何不想她?
啊!
3
.
三、20世纪30年代
此后,新诗社团蜂起:
新月派:闻一多----忧国忧民的诗人《也许》《死水》
徐志摩---飞去的诗人《再别康桥》
朱湘----东方静的美丽《采莲曲》
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十四行诗集》
象征主义:李金发《微雨》
穆木天《落花》
现代主义 : 卞之琳----暗中的哲理《断章》
何其芳《预言》
另外还有废名、施蛰存等人。
左联诗歌统一战线:何其芳---从精致的感伤到青春的颂歌
臧克家----泥土诗人《老马》
四、抗战时期
艾青----土地的歌者《我爱这土地》《乞丐》
田间《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五、抗战胜利后
辛笛《风景》
郑敏《金黄的稻束》
4
.
六、新中国成立后——
郭小川、贺敬之、公刘、李季、李瑛等 为代表;
内容以“颂歌”“战歌” “牧歌”为主
七、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归来诗人” 以曾卓、牛汉等为代表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等
——新庄潮:朦胧诗人 舒婷《致橡树》;
顾城:童话诗人《一代人》;北岛;梁小斌等
——第一代诗人:艾青、穆旦
——第二代诗人:公刘、流沙河
——食指
八、20世纪九十年代后
——新生代 海子、韩东、西川等人。
九、台港澳诗歌——余光中、席慕容、郑愁予
5
.
鉴赏方法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结合时代背景,诗人思想生平和始终运用的表现手法。
,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形象,物象。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
。语言(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修辞,抒情方式。
,观千剑而后识器。
6
.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戏剧家、学者、文化战士。1914年赴日学医,“五四”运动前后,弃医从文,积极投身于革命文化运动;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
7
.
郭沫若的文学史地位及其生平与创作:
(一)文学史地位: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战士。是继鲁讯之后,我国革命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在新诗、历史剧、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著作十分丰富。尤以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中国第一座白话诗歌的高峰,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8
.
郭沫若
《炉中煤》最新版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