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摩擦力(第 1 课时) 适用范围: 高一物理新课教学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 、知道静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教材分析: 《研究摩擦力》一节的知识既是力学基础,也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块“基石”。其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的特点,尤其是静摩擦力在许多问题中“若有若无, 方向不定”, 给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改变学生潜意识中对摩擦力的错误认识, 形成正确的理解,是本节课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之前的物理学衡和重力、弹力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分析方法,为摩擦力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在思维与心理方面,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它们便能尝试从所观察的生活现象中总结知识。 3 、由于生活经验导致的一些前概念,学生容易被感性认识所支配,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造成认识上的错误。教学重点: 1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 2 、静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讨论法、分享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课前准备布置课前任务: 1、提前 4 天发下学案, 请学生预习课本并完成学案的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将疑惑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 2、安排四个小组分别解决课前自主学习中的 4 个问题及相应的讨论与交流,准备好在课堂上派代表讲解。 3、提前 2 天将导学案收来检查, 以学定教, 理顺教学思路。 1、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 2、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些导学案上学生初步思考引入 1、小游戏: 相互夹在一起的两本书拉不开 2、回顾初中学过的那些摩擦力 3 、重申教学目标 1 、通过小游戏感受摩擦力的神奇 2 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摩擦力 1、激发学生对学习摩擦力的兴趣 2、明确学习任务展示交流 1、关注学生的讲解, 做适当的笔记(以备点评时用) 2、关注下面的同学的反应情况,适当引导学生互动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牙刷的形变情况验证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第一个小组派出代表讲解问题一和讨论与交流 1, 用自己所讲的知识讲解例 1 问题一: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讨论与交流 1: 1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滑动摩擦力,这句话对吗? 2 受弹力的物体不一定受滑动摩擦力, 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受弹力,说得对吗? 3 发生相对滑动的两个物体间一定受到摩擦力,这句话对吗? 例1、( 单选) 下图中哪些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 ) AB2、第二个小组派出代表讲解问题二和讨论与交流 2, 用自己所讲的知识讲解例 2 问题二: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讨论与交流 2: 4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能力 F CD 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沿着粗糙的竖
3.2研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