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马克思主义古玩斋本文是基于《社会演化论》、《论经济学的基础和与社会学的关系》和《论社会发生学》的论述,延伸出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视马克思主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阶段,希望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阶段——系统唯物主义,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反思之一——立场问题 A 、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必然的有二个内容组成,一是唯物主义的,一是辩证法的。批判精神主要是辩证法的精神,但辩证法离开了唯物主义,就不是彻底的批判精神。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哲学也是真理。唯物主义辩证法不是专门为哪个阶级或为哪个集团服务的,而是某个集团或阶级把握住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其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以哪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所左右的,是对人类社会的客观描述和反映,也是对人类社会之外的整个宇宙的客观描述和反映。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特别是其内部的知识分子不能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视为自家的私物,视为一种党性的工具。任何一个阶级或集团只要是违背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同样会被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所抛弃,所惩罚,不是因为你口号喊得响,标签贴得亮,就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所谓辩证法的异化,是一个双刃的利器,是主客体双向的运动,异化他人,必然已经在同时异化自己。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作为真理的独立性,绝不可能被特定的政党或特定的阶级所控制或垄断,决不可能有科学碰摸不得的学术禁区。具体的剖析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它应该有以下几点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是条件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其本体论、运动论都是一种条件论,一切以条件为依归。条件的设定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前提,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其整个体系,或某一过程、或某一现象,人们对其的认识, 都必须建立起认识的前提条件,没有条件就是默认一个条件。对某一认识、真理、定律的认可,就是承认其的前提条件。认识结果的错误,理论的偏差,除去过程之外,往往是其前提条件的错误和偏差。人类实践的发展,一个时代取代另一个时代,知识理论都会更新进步,这些进步往往是建立在重新梳理以往理论知识, 或纠正以有的知识,或兼容以有的知识,但是对条件的充分把握和认识,是人类认识过程的第一个步骤。非欧几何的前提条件是对欧几里德几何的前提条件的兼容和发展,爱因斯坦力学的前提条件是对牛顿力学的兼容和发展,他们都是在高一级的层次上重新建立逻辑条件来回应人类实践的进步,引导出新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是运动论。运动是事物存在的根本特征,离开运动,无所谓事物的存在。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两个属性,有了时间和空间,表明事物获得了生命,表明事物的诞生。运动是事物本体的属性,也就自然的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批判精神的手段。批判精神的运动观需要把握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运动的批判精神有三种方式:矛盾方式的运动观,质变量变方式的运动观和否定之否定方式的运动观。我们以往的运动观仅提矛盾的运动观,不提质变量变的运动观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观是片面的。 3、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是方法论。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必须把握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是对客观事物的客观描述,必然的是在人们的认知中去把握它们。本体论里的概念、范畴、原理是反映客观存在的,必然的转化为认识论里的概念、范畴、原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是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另外,当真理变成了逻辑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就转化为逻辑学,特别是辩证逻辑学。当人的认知转化为人的实践, 真理就成为人们实践的手段和方式,逻辑学就成为了方法论。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统一,实际上是真理和实践的统一。所以,从根本上看,方法论、逻辑学、认识论、本体论的统一是统一在客观存在的一体上,它们其实就是一个整体,一个东西,唯物主义者把它们都归结到物质本体论之中,唯心主义者都把它们归结到精神认识论之中。 4、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是综合的精神状态——实事求是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的条件论、运动论、方法论综合起来就是伟大的中华文化的实事求是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是哲学本体的与现实现象的统一,是认识的与实践的统一。实事求是精神对于实践来说,是坚持实践是真理的标准,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实践的主体来说,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是一日三省的精神;对于实践的客体(国家)来说,是坚持从国情出发,国情是环境,是条件, 也是内容。国情的内容就是从本国的民族和阶级出发,从本国的经济体的状态和阶段出发。实事求是精神深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B 、反对教条主义树立唯物主义批判精神,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就必须要批判教条。在当前的时代,在哲学领域里批判教条,第一步要批判马克思的神圣地位。首先
反思马克思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