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名称
《黄鹤楼送别》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五(1)
授课时数
1
设计者
刘泽义
所属学校
福安市甘棠中心小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本课的文体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展现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文章。
依据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教材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发展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本素养、基础能力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解释、掌握和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语文常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过程和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经验。
2、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
3、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初始能力:
1、学生有课前预习新课的行为习惯。
2、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如:边读边想,边读边做批注等。.
3、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大体概括,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信息素养:
1、学生能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学生搜集孟浩然、李白的名诗.
2、学生能过有效地利用课文资源,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25、2—1
理解并掌握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25、2-2
理解并掌握
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25、2—3
理解并掌握
孟浩然的话:“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25、2—4
感受体会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25、2—5
感受体会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25、2—6
感受体会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义,做到诗文交融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